非发酵菌的鉴定的临床探讨

/ 1

非发酵菌的鉴定的临床探讨

吕春凤

吕春凤(黑龙江省绥滨农场疾病控制中心156203)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284-02

【关键词】非发酵菌鉴定探讨

非发酵菌主要是指一大群不发酵糖类、专性需氧、不产生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在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遇到所有革兰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占15%,其中2/3是假单胞菌。非发酵菌大多为机会致病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临床标本中遇到的非发酵菌有近10个菌属的数十个种别。主要菌属有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莫拉菌属、金氏杆菌属、黄杆菌属、艾肯菌属、土壤杆菌属等。

1假单胞菌属

1.1生物学特性

直或微弯杆菌,长1.5~5.0μm,宽0.5~1.0μm,革兰染色阴性。单端鞭毛,1根或数根,有动力。严格需氧代谢。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

1.2常规鉴定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非发酵菌,大约占所有革兰阴性杆菌中的1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70%,其次是不动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第三位,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斯氏假单胞菌较少见。

荧光假单胞菌DNA同源群的鉴定。该群有3个菌种,铜绿、荧光和恶臭假单胞菌,主要生物学特性是能产生水溶性色素,如青脓素或称荧光素,绿脓素不发荧光,可用氯仿从培养液抽提获得。此外,尚有少数菌株可产生红脓素、黑脓素,也有不产色素的菌株。氧化酶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一般能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利用枸橼酸盐,对多粘菌素敏感。氧化葡萄糖、蔗糖无反应。据统计,临床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不产绿脓素的菌株约占10%,既不产生绿脓素亦不产生青脓素的也占10%左右。对于不产生绿脓素的铜绿假单胞鉴定最低限度应具有以下特性:端极一根鞭毛,有动力,在O-F葡萄糖培养基需氧管中产酸,氧化酶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42℃生长,其他如硝酸盐还原产生氮气,麦康凯琼脂上生长,对多粘菌素敏感皆有鉴定参考价值。

rRNA同源群Ⅲ,食酸假单胞DNA同源群菌种,根据DeVos和Tamaoka等的提议重新分类,归丛毛单胞菌属,命名为食酸丛毛单胞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和土生丛毛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较为多见。该菌在血液琼脂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迅速,SS琼脂受抑制,血液琼脂生长菌落呈淡黄或棕色,有氨味,不溶血。克氏双糖铁琼脂上不产酸、不产生硫化氢。通常氧化酶试验阴性(注意做该菌氧化酶试验应从M-H琼脂上刮取菌落),但有极少数菌株产生弱的阳性反应。在O-F基础培养基上氧化麦芽糖比葡萄糖迅速而明显。该属中唯有嗜麦芽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产生赖氨酸脱羧酶的菌种。其他如明胶酶、DNA酶、β半乳糖苷酶、水解七叶苷皆阳性。

腐败谢瓦纳拉菌,该菌有3个生物变种。该菌为严格需氧性代谢,在克氏双糖铁琼脂高层,斜面皆不产酸,而产生大量H2S。这些黑色沉淀物掩盖培养基的显色(红色)反应,易与产生H2S的肠杆菌相混淆。在琼脂平板上集落棕黄到粉红色,轻度粘性和粘液状,氧化葡萄糖,但产酸微弱或延迟多日才出现,鸟氨酸脱羧酶和DNA酶阳性,大多数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

2不动杆菌属

2.2生物学特性

革兰阴性杆菌,镜下形态多为球状或球杆状,成双排列为主。革兰染色常不易脱色,无芽胞,无鞭毛。不动杆菌为专性需氧菌,生长不需特殊营养,普通琼脂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不动杆菌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硝酸盐阴性。该属菌种在初代培养时常呈球形菌体,当生长在含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以及次代增殖培养肘,即可证实是杆菌。

2.3常规鉴定

本菌氧化酶阴性、动力阴性。球杆菌很容易与其他的非发酵菌区别。与肠杆菌科区别可利用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本菌属细菌不发酵葡萄糖。

本属6个种的鉴别。

3产碱杆菌属

产碱杆菌属在临床分离的菌种有粪产碱杆菌、皮乔特产碱杆菌、粪产碱杆菌Ⅱ型、木糖氧化产碱杆菌、脱硝亚种、木糖氧化亚种。

3.1生物学特性

革兰阴性杆菌,宽0.5~1.0μm,长0.5~2.6μm,周身鞭毛1~8根,有动力。严格需氧代谢。菌落无色素。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不水解纤维素、七叶苷、明胶和DNA,分解部分有机酸盐和胺类产碱。

3.2常规鉴定

凡具有周身鞭毛、有动力,氧化酶、触酶阳性,在0-F基础培养基上不分解任何糖类,不产生脲酶,不液化明胶,苯丙氨酸脱氨酶,精氨酸双水解酶皆阴性,应被鉴定为不分解糖类的产碱杆菌属菌种。而符合上述某些特性,但在O-F基础培养基中氧化葡萄糖、木糖,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枸橼酸盐阳性,能在42℃生长,Cetrimide琼脂上生长,鉴定为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木糖氧化亚种。此菌与放射土壤杆菌的鉴别是乳糖、麦芽糖、甘露醇、水解七叶苷、脲酶试验前者全部阴性。粪产碱杆菌的特点是芳香味,菌落呈α溶血,边缘呈弥散状。

参考文献

[1]何晓青.卫生防疫细菌检验[M].南昌:新华出版社,2009.25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