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潮气量通气及液体管理治疗早产儿ALI/ARDS和NRDS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小潮气量通气及液体管理治疗早产儿ALI/ARDS和NRDS的临床研究

李婷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研究小潮气量通气及液体管理在治疗早产儿ALI/ARDS和NRDS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ALI/ARDS和NRDS早产患儿进行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采用小潮气量通气联合液体管理,对照组提供传统潮气量和常规输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5例(8.33%)低于对照组13例(27.08%),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潮气量通气及液体管理对上机时间和相关并发症情况有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潮气量通气;液体管理;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关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新出生的早产儿数量约在1200万到1300万之间,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提升,然而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等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依然对早产儿成活率以及他们的生存质量构成严重威胁。机械通气是重要治疗手段[1],小潮气量通气则是针对肺损伤的保护策略。本研究旨在研究小潮气量通气及液体管理对于治疗早产儿ALI、ARDS和NRDS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1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ALI/ARDS和NRDS早产患儿中选取96例进行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实验组中有患儿ALI4例,ARDS23例,NRDS21例;男31例,女17例;胎龄31~34周。对照组包括患儿ALI5例,ARDS24例,NRDS19例;男30例,女18例,胎龄32~36周。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经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研究可进行。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都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提供常规输液和传统潮气量。实验组采用小潮气量通气联合液体管理:潮气量4~5ml/kg,吸气时间0.4~0.6秒,吸气峰压区≦30cmH2O,PEEP取值4~6cmH2O,气血检测符合PH值区间7.20~7.45,PaO2区间55~80mmHg,PaCO2区间35~55mmHg,并采用液体管理,在第一周内取量为机体正常生理维持的70%到80%,使患儿机体轻度脱水,其脱水程度判断需综合参考患儿精神状态抢矿、皮肤弹性情况以及尿量和眼窝情况等,并根据患儿机体循环功能情况、电解质和热量需求情况对输液速度进行灵活调整(正常情况<4ml/kg.h)。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不同时段血气情况,时段包括上机之前和上机以后24h、72h;观察患儿血常规情况,心电监护情况,血压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

1.4数据处理

临床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7.0软件处理,(`x±s)数据形式使用t检验;百分比(%)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上机和住院时间对比

如表1所示,实验组上机时间(6.5±3.4)天,对照组(8.3±2.6)天,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23.2±5.4)天,对照组住院(25.7±6.3)天,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2.3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出现2例气漏,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几率8.33%;对照组气漏和呼吸机肺炎例数分别为7例和6例,并发症几率27.08%,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ALI、ARDS和NRDS,即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三者作为危急重症在现代临床上极为常见,它们在病理上存在某些共性生理特点[2],随着病情发展往往会导致MOSF,即多器官系统衰竭,最终造成患儿死亡。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ALI、ARDS和NRDS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常常会造成相关性肺损伤(VALI),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在这一现实基础上,许多相关专家学者反复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来寻找既适用于ALI、ARDS和NRDS疾病治疗,又可以降低相关性肺损伤几率的治疗方案。在所有肺保护通气策略当中,在“婴儿肺”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小潮气量通气作用尤为显著,它揭示出ALI、ARDS和NRDS三种疾病患者由于正常非容量减少,不但导致非顺应性降低,而且还造成肺部分流和顽固性低氧血症。此外,小潮气量通气也进一步诠释出采用机械通气治疗ALI、ARDS和NRDS的早产患儿易发生相关性肺损伤的相应病理基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小潮气量通气及液体管理的应用在患者住院时间上没有起到缩短作用,笔者猜测可能是由于NRDS患儿虽然与ALI、ARDS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生理特点,但也有其自身专有特性,例如当呼吸机使用时间超过72h,患儿自身在肺泡表面合成的活性物质便足以维持肺泡复张,这同样是研究中72h后患儿血气无差异的主要原因。然而撤机后患儿不能够马上出院,仍然需要住院观察治疗,直到满足早产儿出院标准要求,这无疑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

结语:

总之,小潮气量通气及液体管理有助于减少ALI、ARDS和NRDS患儿上机时间,对相关并发症情况有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常明,卢红艳,相虹等.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11):1069-1074.

[2]孙红双,吕菁君,魏捷等.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未来研究趋势[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181-18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