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陈丽芸

陈丽芸

(楚雄州禄丰县中医院;云南禄丰651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揭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的4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取得的效果。结果:4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肾阳虚证5例,气阴两亏证10例,阳虚水泛证14例,气虚血瘀证12例,阴竭阳脱证2例,痰饮阻肺5例,经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达95.8%(23/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19/24)。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对老年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所以,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良好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将我院4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取得的效果做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的4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48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介于61-85岁,平均年龄为73岁。48例患者经细致、及时医护,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46例未急性复发,2例患者二次住院。

1.2中医辨证施护

参照2002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心力衰竭进行中医辨证施护[2],并根据我院住院患者资料,主要有:心肾阳虚证,气阴两亏证,阳虚水泛证,气虚血瘀证,阴竭阳脱证,痰饮阻肺6种常见中医证型。

1.3护理方法

1.3.1常规护理

对对照组2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若患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时,需要及时进行卧床休息,选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量,以有利于患者呼吸。若患者取端坐位,呼吸时需注意口腔清洁,因老年患者正气缺失,易受外邪侵袭,因此需避免对流风加重病情。常规护理期间,需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仔细观察患者水肿程度、舌脉以及汗出的变化,及时进行用药调整。具体有:(1)老年人往往因外感而引发心力衰竭,外感发热而加重老年患者心脏负荷,因此,对于伴有发热的患者应及时、准确记录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若患者病情危重,体温不升时应认真观察其精神反应情况。(2)心力衰竭患者常会出现脉律不规则,脉率快等特点。在行心电监护时,需注意观察心电图波形改变情况,是否有心律异常,病床旁备齐抢救药品,时刻做好应对抢救。(3)患者呼吸观察:呼吸道保持通畅,认真观察、记录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咳喘严重者可贴压耳穴神门、平喘穴、交感,实证者采用强刺激法,虚证者采用轻刺激法,自行按压3-5次/d,1-2min/次,以局部出现热、麻、痛、胀为宜,对痰粘难咯患者需协助拍背,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或予109川贝粉冲服,缓解老年患者呼吸困难。若患者血氧饱和度≦94%时,需马上报告主治医师。(4)密切观察患者排尿量,对患者进行每天出入量监测以及记录。若患者存在腹水,每天应密切观察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状况。(5)患者服药护理:患者进行中药汤剂服用时,一般宜浓煎温服(除阳虚患者宜热服外),服药护理后观察患者呼吸、汗出、脉搏等情况,及时做好相关记录。(6)患者氧疗护理:对于肺心病患者,宜1-2L/min吸氧;对于呼吸困难以及紫绪患者,需给予以吸氧6-8L/min;患者病情严重的可采用面罩给氧,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8%。(7)患者输液护理:输液速度控制在20-30滴/分钟为宜,根据患者病情控制24h的静脉入量,避免因补液量过快过多加重心衰或重新诱发。

1.3.2中医护理

对观察组2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中医护理干预,获得良好效果,具体有:(1)患者心理护理。患者情志异常会致使心脏受到损伤,老年心衰患者有很多负面情绪,如对疾病的恐惧、忧虑等,心理负担较重,反而对疾病恢复不利。因此,护理人员需耐心、细致的对患者进行开导,积极调动患者心理。与此同时,需取得家属积极配合,避免对患者形成不良心理刺激,使患者保持稳定情绪。肝气调达,心脉、气血运行通畅,才能促进患者康复。(2)患者饮食护理[3]。老年心衰患者多数正气虚衰,脾胃功能失常,以致食欲不振。护理人员需据医嘱、患者病情等,指导患者进行中医辨证配膳。痰饮阻肺者,可用粳米20-50g,陈皮5-10g,煮粥,亦可食糖橘饼等以健脾化痰,忌食肥甘厚味生痰助湿食物;气虚血瘀证患者,日常饮食少量、多餐,但忌过饱,宜食用少油食品,如瘦肉、鱼类。若患者下肢浮肿严重,则宜食低钠饮食,需限制在6g/d,病情严重的患者每天≦lg;气阴两虚证患者,宜食益气、养阴、健脾的食品;心阳虚脱证和阳虚水泛证患者,以静脉营养为主;心肾阳虚者可食用羊肉、胡桃仁等以补助阳气。(3)预防患者便秘等并发症。多数患者因年老体弱,脾胃功能低下,大肠传输导流功能失调,易发生便秘。此时,应积极鼓励患者多吃新鲜果蔬,定时排便。可以采用耳穴压籽进行治疗,也可以用番泻叶5-10g泡茶饮用,通便顺畅。(4)活动与休息[4]。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制定康复训练,日常常用方法为6min步行法,循序渐进。对于急性发作患者,应给予绝对的卧床休息,进行活动量限制。等病情有所改善后,积极鼓励患者作轻度训练,可进行每次5-10min的步行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步行的时间。(5)患者出院指导。①指导患者保持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切忌急躁、易怒,影响疾病康复。②指导肺心病、冠心病患者按摩足三里促进康复,高心病患者按摩涌泉2次/d。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进行内养功打太极拳、八段锦等体育运动。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有节制,不暴饮暴食,戒烟忌酒以保持大便通畅。④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起居有常,坐卧有方,暖寒适宜,以避免外邪侵袭而患病。

2.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临床症状复杂,是危机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很多学者研究分析得出,只要密切针对老年患者病情特点,加强救护,认真、细致观察护理,特别是加之一些行之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复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付莲.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06)

[2]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12)

[3]傅咏华,方雪娥,周桂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5(11)

[4]左玉兰,贺晓颖.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预见性护理[J].全科护理.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