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谈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俞立琴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6-048-01

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据着较大比重。班级管理水平高低将直接决定培养人才的素质。因此,本文深入研究目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逐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作为一名班主任,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特从以下三点进行深入剖析,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班级管理水平提高进献微薄之力。

一、前言

这些年来,综合性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欢迎,这几大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一些学校的扩招,入学人数显著增加,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较高难度。为此,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客观需求,统筹兼顾班级制度和人性化培养的关系,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凝聚班级向心力。此外,班主任应关爱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实现,以期逐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生积极性不高,逆反心理严重。

一些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录取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些学生迫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进行学习,步入学校后,逆反心理比较严重,以至于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低,很少学生能积极学习,这些不良心理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2.班级管理模式陈旧。

一些班主任采取传统管理模式,一些班主任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用于班级规章制度建设,长以期来,班级管理以平等和严格为基础,忽视管理的人性化,班主任管理模式陈旧,压制学生个性和积极性,以至于班级管理受到学生不同程度的抵触。

3.校园环境束缚者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些学校教学不正,学风不浓,一些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各项事务敷衍了事,这影响着学生学习态度,一些学生年龄较小,基础知识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在很短时间内很难养成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良好学习习惯。此外,一些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高枕无忧,对于学生在校表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于家庭教师不当,学生对于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散漫的心理状态影响着班级管理,以至于班级各项事务无法有序稳步推进。

4.班主任管理意识淡薄,对于学生关爱不足。

一些班主任来源于任课教师,这些任课教师主要用于教书,而管理经验缺乏,以至于一些班主任对学生迟到、早退、课堂窃窃私语现象无暇顾及,无疑助长了这股不好的风气。此外,一些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意识淡薄,班主任教学压力大,很难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班级管理,只要学生不发生身体损伤事物,一些班主任对学生的一些小毛病视若无睹,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知之甚少,师生互动性差,缺乏深入交流,以至于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措施

1.班主任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班级各项事务,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此,班主任应选拔和任用一批高素质班干部队伍,以期实现教书、育人、服务、管理、科研等等事务均衡发展,班主任在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以期更好的实施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要拘泥常规,而要不断完善自我,深入实践,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作风优良的班干部队伍,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培训实践活动,以期拓展视野,强化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2.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新形势下的教育,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满堂灌,在管理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管理,还应是学生自我管理。为此,班主任应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弥补学生对教师依赖心理,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进行转化,此外,班主任还应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打造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班级管理活动,以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发展和进步。

3.坚持科学管理观。科学管理应渗透到管理各个环节。比如:决断科学、计划科学、实施科学等等,依托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和严以律己。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帮干部优势,强化自身和学生的联系激发每位班干部管理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模范作用,引领全体学生整体发展和进步。

4.完善管理制度。一套完善的制度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有利保障。班级管理一旦脱离制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完善的班级制度必不可少,班级规章制度应参考学校管理制度,需要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

5.打造浓厚的班级氛围。一种自由、平等、轻松和融洽的班级氛围会对学生积极学习产生持续熏陶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当然,这种影响是持续的,一种浓厚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6.注重家校互动。在班级管理中,家长的作用不容缺失。班主任可以建立微信群,运用网络强化自身和家长的联系,定期向家长传递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基本情况,班主任和家长高层互动,以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言而总之:班级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技能的主要场所,为此,班主任应努力打造浓厚的班级氛围,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全面落实,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注重管理方法多样性,以期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贡献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