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医学模式下,康复人员的首要任务

/ 1

新的医学模式下,康复人员的首要任务

于颖新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调查数据显示,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约有1/3患有心身疾病,而且比例正在逐年增高。临床各科心身疾病约占25%~35%,内科约占32.2%~35.1%,循环系统住院病人中高达50%以上。新的医学模式认为现在所有的躯体疾病都是心身疾病。由此,医学界展开了新一轮的研讨,结论是肯定、认可的。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曾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事件,这些事件有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如过眼烟云,但是他们都在我们心理刻下痕迹,偶尔自己就会跳出来,有时候会告诉我们道理,帮助我们;有时候会带来莫名其妙的情绪,控制不住地发脾气;有时候会纠结于某个困境,周而复始,难以摆脱。由此,学习放松、减压,消除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学习治疗各种疾病的心理康复与调试,成为每个个体的必修内容,以帮助那些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勇于面对生活的孩子们敏感、要强、积极主动、对生活有思索、对未来有期望,很多都是无奈地承受着原生家庭的影响,自强不息地抗争着。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技巧,正面挫折,推演事件发展,剖析重建自我;为受伤的翅膀呵护、照顾、康复,活在当下,快乐、自在的工作和生活誉为重要。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人们的疾病观、治疗观,即人们认为什么样是病了,怎么样是治疗。医学模式历经宗教神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三个阶段。(一)宗教神学医学模式:宗教神学医学模式又称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认为生病是因为鬼魂附体或冲撞了神灵,当时的治疗以祈祷或惩罚为主。发生过,就会留有痕迹。现今在寺庙等处仍然可以看到有的人嘴里念念有词“求求菩萨让他的病快点好起来吧。”(二)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是在感染和传染病大肆盛行的年代,人们的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异乎寻常的高,几乎生病就是感染或传染病。导致当时人们生病就是感染或传染病。抗生素的问世加重了生物医学模式的架构,人们认为甭管生什么病,吃消炎药好了。所谓药到病除。(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首先是由美国医师恩格尔于1977年在《科学》上提出。

新的医学模式下,康复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减少服务对象的痛苦:康复人员应使用缓慢的语速,低沉、轻柔的声调减轻服务对象的痛觉感受;不宜快速、高调、尖细的嗓音,快速、高调、尖细的嗓音会加重痛觉感受。康复人员应利用昏暗的、柔和的暖光源、安静的环境等因素来减轻服务对象的痛觉感受;不宜明亮、刺眼的冷光源,明亮、刺眼的冷光源可以加重痛觉感受。(二)缓解服务对象的焦虑情绪:康复人员应使用有效的沟通技巧,识别服务对象的情绪和心理特征,使用先跟后带的原则,在解答服务对象的问题时,应先以服务对象的节奏来沟通,慢慢地再以自己的语速、语调来带动服务对象的语速、语调,减少服务对象的压力,缓解服务对象的情绪。康复人员还应利用环境、空间设置等客观条件,来调整服务人员情绪,如冷色调房间、轻音乐的背景音乐等外界因素来缓解和安抚服务对象的焦虑情绪。(三)提高服务对象的健康意识:康复人员应运用各种不同的沟通技巧,调动服务对象的健康意识,鼓励服务对象与病魔作斗争,还应利用以往其他服务对象的同类案例、病例,组成健康团队、健康小组、病友会等,如癌症小组、正畸截肢小组等,相互鼓励、相互交流感受,调动服务对象恢复健康的主观能动性。(四)提高服务对象的依从性:康复人员应使用有效的心理辅导技巧来迅速拉近与服务对象的心理距离,使其从内心接受建议,从而提高服务对象对康复人员的认可和依从性,愉快地接受康复训练,使服务对象的康复计划顺利实施。康复人员使用有技巧的沟通,还可以纠正服务对象错误的服药方式,提高其对健康服务人员的依从性。(五)提升健康服务行业社会形象:康复人员应通过有技巧的沟通提升康复行业的社会形象,为康复行业打好宣传牌。康复人员是康复行业的窗口,康复机构通过康复人员来展示自身的硬件和软件。娴熟的沟通技巧可以提升康复人员的人格魅力,还可以提升康复行业社会形象,缓解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当下新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如今面对疾病,在发病原因上不仅要考虑躯体的生物学因素,还要考虑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也就是说,躯体异常可以致病,心理异常也可以致病,社会异常也会致病。在症状方面,不仅要观测躯体的异常,还要关注心理状况和处于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有什么样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治疗方案中,在制定躯体治疗与康复的计划的同时,还要针对心理状况与制定治疗与康复计划。而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由此,新的医学模式下,所有的躯体疾病都成为了心身疾病。关注各个疾病的心理因素,心理治疗,成为目前疾病与健康的大课题。如何利用心理治疗技术,帮助躯体尽快康复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心理尽快康复,如何康复心理的状况,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