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发展历程、问题及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3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发展历程、问题及展望

秦名泽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00

摘要: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国。印尼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沿线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两国经贸合作具有悠久历史和良好前景。两国的经贸合作不仅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具有政治价值和安全价值。本文通过简要回顾1950年起中印尼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中印尼经贸合作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层面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排华事件

前言:中印尼两国的经贸合作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1950-1965年缓慢发展,1967-1985年合作中断,1990-2000年贸易复苏,2000年至今快速发展。1957至1961年和1998年的两次重大排华事件和1967至1984年间的贸易中断,其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原因至今仍是两国经贸合作需要突破的阻碍。本文通过回顾1950年起,中印尼经贸合作简要的发展历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中印尼经贸合作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与产生原因,并提出建议。

一、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发展历程概述

(一)2000年以前缓慢曲折的发展历程

1950-1965年两国政治互信,经贸发展环境良好,但两国经济发展水平都处在较低水平,两国经贸合作缓慢发展。

表11950-1966我国对印尼贸易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聂德宁.全球化下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第4辑)[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1967-1985年两国因美苏冷战和“九三零事件”的不良影响经贸合作中断,只有极小份额的贸易往来通过香港进行转口贸易。

表21978-1984年我国经香港对印尼的转口贸易(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聂德宁.全球化下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第4辑)[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1990-2000年贸易复苏,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黑色五月暴动”影响,进出口总额有所下降,其余年份一直保持上升态势,我国长期处在贸易逆差地位。

表31985-1999年我国同印尼海关进出口总额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期数据编制

(二)2000年以后中印尼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

2000年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持续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由多年的贸易逆差方变成贸易顺差方。在2014年因为《原矿禁令》的施行影响了印尼对中国矿产品的出口,使该年印尼对华贸易逆差突增至145亿美元。2013年我国“一带一路”与印尼海洋强国战略高度契合,中印尼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经贸发展迎来最好时期。

表42008-2017年中印尼两国贸易情况(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困境分析

(一)贸易逆差问题

近年来我国持续处于贸易顺差,不利于两国经贸的长期发展。印尼向中国出口的产品(矿产品、动植物油脂、塑料橡胶等)附加值相对较低,我国向印尼出口的产品(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成品、化工产品等)附加值相对较高,两国商品结构不平衡。更深层次而言,反映了印尼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中国而言较低。

(二)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面对的种种风险和障碍

1.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等不利因素

印尼的经济基础薄弱,偿还货款和贷款的能力较低,违约的可能性较高。我国企业对印尼主要投资项目为基础设施项目,本身存在工期长、成本高、回本周期长的特点。其次,印尼政府不对当地银行提供政府担保。再次,印尼盾汇率的不稳定使中国企业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近年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率几乎持续贬值。

2.用工问题突出

印尼的技术工人较少,工作和生活节奏较慢,时间观念淡薄,工作效率低下,导致工程进展缓慢。中国式的工作速度与印尼的工作节奏不匹配,印尼缺少熟练的技术工人与中国技术工人难以获得工作签,成为用工问题中的两组重要矛盾。

3.征地难

在征地问题上,印尼民众和中国企业的矛盾较为突出,制约中国在印尼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4.美日国家的干扰与竞争

印尼对外资依赖性强,造成了两国双边贸易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近年来美国与印尼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日企的高端制造业,特别是电子产品方面在印尼占据压倒性优势。以中日竞争雅万铁路项目为代表,我国必定在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面临更多的竞争。

(三)印尼对华认知偏差

印尼对华认知偏差主要产生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华裔企业。首先,部分华裔企业存在较为常见的官商合作现象,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印尼的腐败风气。其次,华裔企业在2000年以前的迅速发展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再次,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大部分华裔企业为了规避风险而转移了资金,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印尼经济的全面崩盘。第二,近年来中国在中印尼经贸合作中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引发了部分印尼民众的担忧。部分传媒更是直接报道“印尼市场受中国巨人的威胁”,宣扬中国产品大量涌入将严重威胁民族企业的发展。第三,中国企业在对印尼投资过程中遇到的用工问题和征地问题等矛盾,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国经贸投资环境。

(四)印尼国内的一些问题

1.印尼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程度较低

印尼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和认知程度较低,突出表现在印尼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上。另外,印尼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和反应出现两极分化。

2.贸易主义壁垒

1997年、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印尼国内经济波动性大、对外资依赖性强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尼保守势力对海外客户和海外投资的信心。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持续发展、中国产品大量涌入,使得部分民众要求印尼政府采取反倾销措施。

3.行政效率低下,程序性腐败严重

印尼投资审批程序复杂,规章与细则非常繁琐拖沓,部门掣肘多、协同少,行政效率低下,程序性腐败多,严重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其次,印尼方面法律执行效率较低,我国投资项目落地困难。2005-2014年,我国对印尼实际投资额仅占计划投资额的约7%。再次,印尼海关缺乏协同和统一,缺乏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对于关税减免证照的认可度较低,贸易“通而不畅”。

三、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的建议及展望

(一)政治层面

1.加强战略对接

中国和印尼双方应加强战略对接,努力实现基于“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构想的战略合作。中方应主动设计和细化具体合作意向和实际行动,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努力创造更有利的平台,让两国民众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

2.加强沟通交流,营造更好投资环境

两国应继续积极推动高层互访与交流,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夯实政治共识,加强顶层设计。两国之间应加强政治互信,积极进行友好交流,简化投资的程序。中印尼各部门、机构和智库间需要加强交流,进行真诚而深入的沟通。

3.重视对外宣传工作,消除疑虑与猜忌

我国政府应主动加强政治互信,进行友好交流,文化、教育与宣传部门应注重在印尼民众中树立真实积极的中国形象,尤其应以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原住民群体为主要对象。我国媒体应改变长期以来“战略化”的言语体系,与印尼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在印尼设立相应的新闻媒体站、开设社交媒体平台,与外交部设立联动机制,及时辟谣,减少直接转引西方媒体的报道。

4.正确对待与美日国家的竞争

良性竞争有助于我国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与创新,提升竞争力,各方都能获得实质性收益。但是,若出于政治战略层面的利益考虑加强与印尼的经贸合作,以对抗和平衡我国,必然会对我国与印尼的经贸合作造成非正常的竞争和干扰。

(二)经济层面

1.改善双边贸易结构

两国应着力加强大宗商品、大型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往来,双方都应发展各自优势产业。鼓励印尼企业对出口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发展本民族制造业。

2.提高企业投资准确性

企业应该准确认识印尼投资环境的特点,多做长远布局,建立本土化和多元化机制,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的评估与细化工作。另外,投资企业应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一定的资金实力,规避风险,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投资。

3.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优势企业

企业应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投资力度,加大对印尼技术力量和资金的投入,发挥我国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致力发展优势产业。另外,需要主动强化两国工业合作,推动我国剩余产能走出去和印度尼西亚工业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三)文化层面

我国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充分利用我国文化产业的优势,积极进行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尤其是要针对印尼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恐怖主义与排华的社会现象进行积极主动的文化交流,树立真正的中国形象。

结语:中印尼经贸合作自1950年起曲折发展,但在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的努力下,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双边贸易快速发展,双向投资日趋活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虽然两国的经贸合作中仍存在问题,但两国经贸合作符合人民根本利益,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立足于当今时代的重要历史节点,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至崭新的阶段,为了两国人民的共同幸福,携手创造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潘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尼合作:成果、问题与对策[J].战略决策研究,2018(1):60-77.

[2]彭泳.2000年以来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研究[D].2016.

[3]庞卫东.印尼排华问题再探—对部分华人大企业集团问题的反思[J].世界民族,2008(2):37-43.

[4]张小欣.印尼排华事件与两国关系的波动及稳定(1957-1961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6(6):93-102,共10页.

[5]陆建人.1998年东盟形势回顾与展望[J].当代亚太,1999(1):10-11.

[6]候文婷.印度尼西亚——东南亚投资热点国家[J].全球化,2012(10):98-102.

[7]胡尧瑶.20世纪初期印尼排华骚乱的经济因素[J].理论观察,2007(1):65-70.

[8]赵琳,于晓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分析[J].对外经贸,2008(11):4-5.

[9]刘远.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6):59-64.

[10]聂德宁.全球化下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第4辑)[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秦名泽(2002—),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在读生,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