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三英语复习课也有声有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让初三英语复习课也有声有色

刘后花

句容市第二中学

提到初三英语复习课,我们常常会想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无动于衷;或者沉入题海,打疲劳战。学生缺乏参与的动力,教师拨一下,学生动一下,师生双方疲惫不堪,效果却不尽人意!与新授课相比,复习课的确是较难激起学生的兴趣。第一,复习课的趣味性逊色于新授课。新授课对于学生来说有未知的神秘,内容的呈现、形式的变化都吸引着学生的注意,而复习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都不再新鲜。第二,因为新授课内容单一,知识点少,全班同学基本上能够“齐步走”,而复习阶段,差异各显,优生们可以“百米冲刺”困难生却只能“闲庭信步”,教师很难顾及全部,我们通常都是特别照顾“优等生”,努力兼顾“中等生”,而“学困生”则常常因为跟不上而精神游离课堂。第三,复习课容量大,一节课会容纳很多的知识点和重难点。为了扩大课堂容量,教师们不会像新授课时设计那么多的趣味环节,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大多集中精力讲重点,挖难点,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与主观能动性都处于低效的状态,尽管我们说的口干舌燥,却效果甚微。

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旧知识的重任,而学生的兴趣恰恰又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如何让学生摆脱压抑沉闷的学习氛围,对英语复习课依旧保持新鲜感?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课并达到对旧知识更加牢固掌握的效果?这就需要让复习课充满魅力,优化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以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复习课也能焕发生命活力,变得有声有色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第一,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复习课上练习量大这是一个客观事实。练习量大常常会使学生厌烦抵抗。初三的学生处于爱玩的年龄,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里特点,不时地变换练习的方式,也会让学生体会到一点新鲜感。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鼓舞斗志、克服困难有很好的积极作用。说到竞赛,很多人会认为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浪费时间,在分秒必争的初三复习课上不实用。在我们初三英语复习课上,低效的事情的确做不得,我们不再可以做初一时经常做的单词接龙,根据单词画简笔画,用单词串烧编故事这样的活动,但是在归纳梳理知识时,竞赛的确是一个十分高效的方法。比如在复习动词时,我们要归纳哪些动词后是接原形的,哪些动词后是接不定式的,哪些动词后是接-ing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全组人按座位顺序轮流上黑板在自己小组的版块内写出自己想到的单词,在一定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多最全。这样不仅节奏快,节省时间,而且能做到全员参与,别人在写的时候其他同学也会主动去看黑板,比较哪组写的多写的好,哪组有重复的,哪组有错误的。学生们为了提高自己小组在竞赛中的成绩还愿意主动在课前复习相关知识,为竞赛做准备,这样更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第二,“亮答题板”使学生的掌握情况一目了然

初三学生因为他们的年龄特征,不再像初一初二时那么活泼爱发言。学生不举手,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不能快速地反馈给老师,即使有少数人举手,反馈的信息也不全面,而如果每道题都依次请学生作答又会浪费时间,全部由教师讲解,学生又容易走神。对此,我尝试了一个办法——“亮答题板”,英语科目里选择题特别多,让每个学生有ABCD四个答题板,练习时学生心中有了答案迅速地亮出答题板。这样不用学生举手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全体学生对某一题的作答情况。甚至可以看到哪些学生是很肯定地迅速亮出答案,哪些学生是不太确定地迟缓地给出答案,这样提问也就可以更有针对性,让对答案不是十分肯定的学生来回答,说出自己的想法,迟疑的原因,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解题的心理。这样做还可以让每个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并且学生们为了能够做到迅速地给出答案,在老师呈现习题后他们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审题思考,不再会发生老师读完题目学生还找不到题目在哪里的现象。

第三,分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互助合作学习

以教师讲为主的复习不可能顾及全体学生,优秀生觉得在烫剩饭,思维没有被完全激活,这种复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低效的;学困生在复习第一册的时候可能还想下个决心认真复习,但是到了第三第四册还是会觉得老师讲的太快太深,会消化不了。连续几节课的“消化不良”可能就会使他们干脆放弃英语。而有效的合作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例如在进行词汇复习时,我们每天默写若干个单词,默写不过关的学生需要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重新默写,教师如果一一找他们重新默写实在是太令人头疼了,几乎不可能做到每天一一落实,那么每个小组内优秀生对困难生的监督就给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书面表达的练习也非常适合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教师给全班每个人批一份作文是非常大的工作量,若我们把这项工作放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几乎可以实现每天完成一次书面表达练习。

以上说的都是小组内优生对差生的帮助,那么优生们自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得到提高呢?我的做法是每周五中午将优生们从原来小组中提出来再分组,让这些优生们在一起分享交流一周以来自己在复习中遇到的难题和取得的经验,这样也使他们在平时积极主动地积累难度题目,并及时做好记录,这会使他们的学科知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回到原小组中他们还可以把这些难度题目讲给本组的中等生听,又可以促进中等生的提高。

第四,在合适的时间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过把教师瘾

让学生来做老师,学生在课前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通常我会在复习内容的主题非常明确的时候使用这种方法。比如有一次复习英语的各种时态,我依然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讲解一种时态。选择这组学生中能力最强的学生去做老师,这个老师会给小组成员分工,比如你们两人去找这种时态的定义,你们两人去找时间标志,你们两人去找典型例题。之后这个小老师将小组成员提供的材料整理后交给我,并跟我交流打算如何去讲解这个知识点。我把“老师”们整理的材料做成了课件,把讲台让给了精心准备的“老师”们。那节课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听的很认真,并且积极地回答问题。当然,学生毕竟是学生,讲解也会有不完全或者不准确的地方,这时候我们及时的纠正效果会更好,因为他们所犯的错误或者所忽略的问题也往往是大多数学生的问题所在。

第五,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已经逐步渗透在每个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把精力放在如何搞好课堂教学上,而英语作业的作用似乎被淡忘了。普遍的现象是听磁带、背诵、抄单词、做习题等。很多学生对英语作业持着应付的心理,这样的作业浪费时间、没有实效,而且不利于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

家庭作业作为对课堂的延展,我认为不可禁锢于抄写单词做练习题,而应做到口头与书面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特别提倡开放性的任务,如整理、研究相关知识。之前提到的课堂中的竞赛以及让学生当老师,这些活动都需要提前布置给学生。这样的研究性作业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准备。这比起毫无准备地进课堂,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增强复习趣味性的方法。例如dailyreport.很多老师都会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在听力口语考试前阶段。但常常做report的同学能做到认真准备,而其他同学有时不能做到认真听讲,这样虽然锻炼了一个学生的能力,但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时间的浪费。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在值日学生report之后,让其他同学对他所说的内容进行相关提问,再让另一个同学回答,这样就可以同时训练全班同学的听说能力。还有口诀记忆法,把一些语法规律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另外,复习课上教师的激情也十分重要,因为教师的教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态,所以不管课前我们是多么困乏,甚至可能上课前我们还在办公室打着小瞌睡,但一旦我们走进课堂,我们就得激情四射、充满活力,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使初三英语复习课堂成为“开心课堂”“有效课堂”“全员参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