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议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张艳

张艳(湖北省襄阳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湖北襄阳441000)

摘要: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习惯,多途径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12-069-01

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从现阶段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现实需要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从不同侧面凸显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在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幼儿能力的培养,教学途径单一等问题。

一、营造多样的科学环境,激励幼儿主动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人的发展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积极营造良好的科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创建温室大棚

在幼儿园内创建高科技、高水准的温室大棚。大棚内种植大量的水果、蔬菜、以及无土栽培的蔬菜,盆栽的花卉等,让幼儿更加直观、开放、轻松地去观察、去探究。通过幼儿的参与式管理,幼儿可以大胆的用看、闻、尝、摸等方法了解不同植物在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的不同特征,了解无土栽培所需要的条件和种植的过程,并进一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随之会产生许多疑问,如为什么种子种在土里而不是沙里?为什么有些植物长在地上而有些植物要爬在藤上?为什么有的植物开花而有些不开?这些行为体验促进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正如陈鹤琴所说:“幼稚园需要布置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布置园庭,以及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

2.建立科学实验发现室

科学实验发现室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观察、亲近、触摸、验证各类事物的机会,自然科学区、实验探究操作区、声光区、力区、创意手工坊等分别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操作和科学实验材料,以及高科技产品,如美丽的昆虫标本、各种植物的种子,多种颜色的石头、土壤,以及显微镜、光控灯、风力发电车、天平、试管、磁铁、三棱镜等,幼儿通过拆装、组合、观察、验证等实验操作活动,更直观地对声、力、电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外,在科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幼儿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科学秘密才能被发现,从而培养幼儿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3.创立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具有实用性和开放性的游戏材料,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如在科学区,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并结合现阶段的科学教育目标,给幼儿提供相应的科学探究材料,如轮子、电池、磁铁、海绵、弹簧等,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探究实验,奇思妙想得到充分体现。在自然角,教师带领幼儿种植大蒜、萝卜等,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或提供小动物、植物以及昆虫,让幼儿观察、使幼儿触摸,在亲身与动植物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从而使幼儿的学习、认知、技能和行为都有很大的发展。当然,我们的区角会随幼儿的发展情况、季节的变换等进行定期更换,以保证幼儿始终对科学活动保持探索兴趣。

二、合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1.家长走进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与家长要形成教育共同体。”因此,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更是幼儿的教育者,幼儿园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邀请家长入园,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实验互动的形式,把一些科学知识、自然现象、疑难问题深入浅出地给孩子讲解,如任职于生命科学学院的家长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大班孩子带来了“细菌如何产生”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装有专门液体的玻璃瓶子,让每位幼儿印上自己的手印,将瓶子捂紧放在教室里,幼儿自己进行每天的观察和记录,一星期后发现长出酶变。

三、挖掘本土特有的教育资源,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1.在自然景观中探寻科学

陈鹤琴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师要经常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自然。”近年来,我们不定时地组织幼儿到博览园、农业科技示范区的温室大棚甚至到田里去,让幼儿亲身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欣赏杨凌农科城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以及一年一度的农高会。幼儿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幼儿去参观,回来后请幼儿讲讲农高会上的新鲜事,让幼儿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自然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我们除了通过外显的方式把自然环境作为认识的对象、活动的场所,让幼儿走进自然,亲历自然外,还通过一定的课程设计,把自然环境资源搬到幼儿园来,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园内开发出一块地方作为种植区,再根据需要划分给各班,使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种植基地。

2.在历史文化中感受科学

我园地处国家级农业高科技产业技术示范区――杨凌,周边旅游景点星罗棋布,东临西安―咸阳旅游圈,西依佛教圣地法门寺,南靠太白山、楼观台,北有乾陵。区内自然景观更是独具特色,四季景色各有魅力,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根据幼儿的认知需要及季节的变化组织孩子参观、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及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同时我们也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的时间带孩子去周边的旅游景点,如西安的秦岭野生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博物馆,咸阳的茂陵、乾陵,以及宝鸡的太白山、楼观台等。不仅拓展了孩子的视野,而且让孩子在玩中学到了科学知识。

我园和其中的一部分基地结成了共建和友好单位,并定期组织幼儿开展科学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毛美娟,华培.探索与发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徐晓英.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