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设计看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吴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从建筑设计看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吴琼

吴琼

浙江艾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人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差,由于建筑工程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符。在建筑业,绿色建筑技术的出现,很好的缓解了国内建筑工程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确保绿色建筑理念深入人心,打造完善的现代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关键词:绿色设计;建筑技术;技术发展

引言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国家开始重视对环境的整治,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正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张在科学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建筑与施工,达到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的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社会。然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绿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1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空间上的全面性,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响应从能源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周边生态环境和居住者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时间上的全面性,审视建筑的全寿命影响,包括原材料开采、运输与加工、建造、使用、维修、改造和拆除等各个环节。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对自然资源的最少消耗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最少影响,从价值上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2.1环保性原则

绿色理念,必然与环保相关,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和首要原则。环保性原则的实现,要求绿色建筑的设计人员在选择材料问题上大花工夫,选择绿色环保材料,使用绿色能源。其次,以往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会造成许多污染或者资源的浪费,因此,绿色建筑一定要注意施工阶段的环保,对施工阶段进行全程的监控,以避免施工时乱排放、堆放等不合理现象,以此来保障绿色建筑的环保性。

2.2生态园林技术

生态园林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校区的生活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需要融入多种生态学原理。以科学的配置和规划,结合小区的空间结构,给小区配置合理空间和营养结构的植物群落,给小区住户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植物群落能够有效调节生态园林的小气候,减少社区周围的各种噪音污染和气体污染,维护小区的生态平衡。绿化环境的美观性能不能忽视,对于提高人们的休闲生活品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绿色建筑技术还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前者主要是太阳能、风能的转化等,后者主要则体现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各个阶段。总之,人们生存发展需要绿色的生态环境。

2.3建筑形态与节能

绿色建筑设计有着本质差异,采取量化分析法替代以往的感性认知法,以定量化分析结果作为设计依据。而建筑形态和节能设计具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在形态设计上,不但要考虑人们的视觉享受,还应充分体现建筑的绿色和低碳特性。可通过计算模拟技术对设计方法对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优化设计质量和效果。具体而言,对外墙屋面,主要注重隔热与保温两方面,其中屋面的隔热可采用通风、蓄水、植被及反射阳光等多种技术;保温方面则采用外保温、内保温、复合保温等技术。对于建筑节能照明设计上,可应用昼光照明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电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同时,采取变频技术来控制和减少空调系统的耗能。此外,重视并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

3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选择

3.1完善政策法规

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政策。通过国家对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来进一步促进企业对绿色节能建筑的关注。具体的国家激励政策有如税收减免、专项基金、技术创新奖励等。对于符合我国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或者税收减免,激发开发投资商对于绿色建筑的开发力度。专项基金是一种无偿的补助形式,国家可以使用专项基金扶持一些医院、学校等公益性强的、事业性强的单位,对于改善民生条件的项目也加以扶持,形成一种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社会风气,带动绿色建筑业的发展。技术创新应将侧重点放在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创新,而国家对于技术的奖励应严格落实,对于企业开发出的新技术应予以相应的资金奖励并将新技术加以应用推广,实现技术的经济化,社会化。

3.2选择恰当的设计技术

绿色建筑的设计,关键内容之是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选择和应用。设计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包括建筑设计的能源利用方面、整体规划方面、建筑单体设计方面、材料应用方面以及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等。统筹规划每一方面的设计技术,进行合理的布置,使居住环境达到生态、和谐、环保、舒适等效果。设计还要考虑到建筑的朝向以及采光问题,与当地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为基础选择最为恰当的设计技术,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绿色建筑设计正确,才能保障绿色建筑真正具有实用性和合理性。设计人员在进行路线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绿色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周边环境,以及绿色建筑的整体规划性、和谐性等,通过综合的优化设计,实现绿色建筑的合理规划。另外,要注意绿色建筑中的节能系统应用,将节能设备合理配置在建筑设计当中,进行合理的控制,达到资源能源节约,环境生态和谐的效果。

3.3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

绿色建筑意识是保证绿色建筑工程长期使用的重要因素,并且绿色建筑工程,是保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因素,建筑单位的环保意识決定了建筑是否具有高度环保的性能。建设单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加大绿色施工的宣传力度,加强全体人员绿色施工的环保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全方位的保证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开展。强化施工技能的监管力度。茌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求设计人员始终坚持环保的理念,施工设计图纸要科学适用,并且要注重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创建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注重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建筑垃圾的产生,或者尽可能的保证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还要注重施工中减少噪声和粉尘的污染,最大限度的保证绿色建筑与施工的环保性。

3.4施工中安全措施的实施

绿色建筑理念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该理念严格有效的落实到实处,并且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在实践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绿色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控制。首先要保证施工现场设置相对应的防护栏和防护网,这样不仅有利于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有效保障,而且还能够避免出现工人从高处掉落危险情况的发生。无论是任何一种类型的施工,都要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上,如果在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影响,还会对整个工程施工产生打击。人力资源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设置相对应的防护网。另外除了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护网的设置之外,还要保证工人的休息时间。有很多建设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工期,让工人一直加班干活,工人没有良好的休息时间,在工作时,一旦遇到危机情况,其自身反应就会比较慢,最终导致更加严重的事故发生。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必须要加班的时候,也要实施倒班制度,让工人能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样才能够保证充足的精神。

结束语

现代人对建筑的整体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逐渐意识到绿色建筑对城市规划建设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绿色城市的建设,为现代人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树林.建筑中绿色材料的运用与发展趋势探析[J].门窗,2017(09):31.

[2]郭中智.新形势下基于绿色理念背景之下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2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