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应用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技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基层医院应用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技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的研究

周晓宏

重庆市壁山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402700

【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应用三镜联合技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基层院收治的61例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进行三镜联合技术治疗,对治疗疗效进行探究。结果:患者关手术指标及预后效果指标较为理想,并发症率较低,为4.92%。结论:三镜联合技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安全有效,具有后续临床推广应用研究意义。

【关键词】基层医院;三镜联合技术;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是基层腹部外科的常见病、多方病,并常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有明显的腹部疼痛、胀痛、绞痛的症状表现,在肝管硬阻时,可出现黄疸。伴随着近些年微创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三镜联合技术(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成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临床首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低、并发症少的治疗优势,本进一步验证ERCP+EST+LG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有效性,我院专门针对于此展开了一次临床资料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研究资料为基层院收治的61例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其中合并胆囊结石22例、不合胆囊结石39例,术前经病史、体征、B超、MRCP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包括女性患者43例,男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8~76岁,平均48.2±0.35岁。所有参选患者符合术式手术指征,并自愿参加本研究项目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调查研究过程中,61例患者采用三镜联合技术治疗,即ERCP+EST+LG治疗,在实际手术前,患者要禁食6~8h,术前为患者肌肉注射10mg地西泮、50mg的哌替啶、40mg的屈他维林。在实际手术过程中,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行全身麻醉,然后先对患者行ERCP术,以此明确患者的胆管结构及结石分布情况,并于11~12点钟方向行EST,结合患者的结石大小实际情况,切开患者的Oddi括约肌1.0~1.5cm[1]。其中对于胆管结石直径小于1.0cm的患者,采用网蓝取石的方法,而对于胆管结石直径≥1.0cm的患者,则应该在碎石击碎后,再进行网篮取石,而在患者取石结束后,再行ERCP,确保将患者的结石全部取净,确保患者胆管畅通,并根据黄疸情况,放置鼻胆管引流管,确保患者肝外胆管内无结石残留后,则可以为患者行LG治疗,在为患者建立气腹后,就将腹腔镜置入其中,将患者的胆囊管与动脉显示出来,并将两者剥离,取出患者胆囊,使用电凝帮助患者止血,最后为患者释放气腹,并逐层为患者缝合伤口。在手术治疗结束后,为患者进行抗感染、抑酶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相关手术指标、预后效果指标、并发症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1例患者是ERCP+EST+LG治疗,①相关手术结果指标为:手术时间为104.92±17.51min、术中出血量为28.34±8.89ml、住院费用为1.65±0.27万元;②预后效果指标为:术后排气时间25.87±7.43h、术后进食时间为32.21±7.75h、腹腔引流时间为1.65±0.73h、VAS评分为3.34±0.86分;③并发症情况为:腹部感染1例、胆道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1例,并发症率为4.92%。

3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较单纯的结石更为复杂,以往临床之中主要是采用OC+OCH+TD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案,这样的手术方法虽然结石清除率比较高,但是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且T管常常要留置2~4周,长时间的胆汁引流,很容易导致患者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增添并发症的发生危险[2]。近些年来,我国在微创手术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突破,各种微创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广,其中“ERCP+EST+LG”的三镜联合治疗技术,就成为了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的首选,具有创伤小、取石快、恢复快的特点优势,同时术后无需留置T管,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胆管的完整性,有利于稳定机体内环境,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但现下临床之中,对于三镜联合治疗技术并不是没有争议的,部分临床专家学者认为,此种治疗技术的无法实现完全取石的目的,容易出现取石不彻底的问题,为进一步的验证三镜联合治疗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专门针对于此展开了临床资料调查[3]。调查研究中,我院拟定了先行ERCP+EST再行+LG的治疗方案,此种治疗方案的优势是有利于控制胆道系统感染,更好的了解胆道系统解剖结构,从而有效的降低LG引起的医源性胆管损伤,避免切开禁忌或手术失败中转开腹手术的风险,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而通过上述调查数据资料可以发现,我院拟定的三镜联合治疗方案确实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效果指标均较为理想,除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外,其余患者均得到了康复救治,患者预后十分理想,这验证了三镜联合治疗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ERCP+EST+LG三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低、并发症少的治疗优势,因此建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将三镜联合治疗技术广泛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志贵.“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手术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6)1:55+158.

[2]吴小伟.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应用三镜联合治疗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0):127-129.

[3]石鑫,秦琦瑜,刘维丽,胥静,王威.“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06):7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