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治疗与护理

/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治疗与护理

刘淑芬

刘淑芬(湖北省仙桃市中医院湖北仙桃433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278-02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临床观察治疗护理

糖尿病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三大代谢异常,其后期可以引发多脏器损害而产生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是其中之一。其死亡率较高,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护理得当,其挽救生命的几率会大大增加。现就我科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症史在1~16年之间。其诱发因素多为:(1)感染是主要诱因,(2)由于胰岛素中断治疗或者不适当的减量所致。抢救成功28例,死亡2例。2例死亡病例均因治疗后虽血糖水平下降,酸中毒得以改善,但昏迷程度加重,并出现颅内高压,脑水肿征象,从而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2临床观察治疗及护理

2.1胰岛素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并在护理上做到以下几点:

2.1.1指定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心率、呼吸以及血压的变化,每15~30min巡视病房一次,有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2.1.2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因胰岛素过量而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如出现眩晕、饥饿、乏力、心悸、出汗、脉搏加快等症状,应立即测血糖,并迅速给糖水和甜食治疗以缓解低血糖水平。甚至必要时可静脉注射葡萄糖。

2.1.3每1~2h测血糖、血酮及留尿标本检测尿糖、尿酮。详细掌握患者的血糖、血酮水平。并按时复查电解质及CO2-CP。

2.1.4遵照医嘱准确给予适量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节胰岛素剂量。并做好记录。

2.2静脉补液的护理在静脉补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2.2.1在液体治疗过程中,护士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脱水程度以及补液方案,掌握患者的心、肺、肾功能等情况。

2.2.2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等情况以及皮肤的弹性、色泽,以确定补液的速度和液体量以及液体的治疗效果。

2.2.3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对年老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补液过多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应根据其中心静脉压、血压、尿量等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必要时采用西地兰或速尿等强心治疗。

2.3补钾的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总缺钾量通常达300~1000mmo1/1。补钾时,每小时尿量须在40m1以上。如尿<30m1/h或治疗血钾水平高于正常则宜缓补钾。我们在护理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2.3.1护士应严格遵医嘱补钾,液体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高血钾或病人局部疼痛,并随时巡病房,看补钾途径是否通畅。

2.3.2准确及时记录24h尿量,如尿<30mmo1/1,应及时报告医生,暂缓补钾。

2.3.3遵医嘱测血钾浓度,以便调整补血钾的量和速度。

2.3.4切忌静推,不得渗出血管外。

2.4纠正酸中毒的护理严重的酸中毒可使外周血管扩张和心肌收缩力降低,导致低体温和低血压,并能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当血pH值降至7.1~7.0时抑制呼吸中枢和中枢神经功能。因此,应及时给予适量的硷治疗。但补充碳酸氢钠过多过快往往导致血钾过低,反常性脑脊液pH值降低,钠负荷过多,反应性硷中毒,以及抑制带氧血红蛋白离解而引起组织缺氧,甚至引起脑水肿。所以在治疗的同时,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深度,且随时检测血pH值。控制碳酸氢钠的用量及速度以防止脑水肿发生。

2.5预防感染糖尿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先以预防为主,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加强皮肤黏膜的护理,给患者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帮助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以利局部血液循环。做好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口腔2~3次,观察口腔黏膜变化情况。留置导尿管者,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会阴,每日2次,以防泌尿系感染。

2.6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病人的糖尿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更多与糖尿病有关的知识,说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可以防治的,重点在于防止诱发因素,控制饮食、定量、定期服药。定时做血糖、血钾、血钠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症治疗,完全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恐惧焦虑心理,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小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分秒必争的抢救,必须进行生命体征和代谢监护,如神经反射、呼吸、血压、心肾功能、出入液量等。对代谢改变,尤其是血糖、血钾、浓度,要求于治疗后初期每1~2h观察一次,以后酌情定期随访,在抢救过程中均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护理人员应与医生积极配合,了解和掌握病情,熟练掌握护理技术,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