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罗飞军

(广西防城港市高级中学,538001)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实践工作之间的紧密结合,许多学校开始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各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融入主体教学环节,保障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氛围之下树立良好的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创新技巧精髓。对此,本文以高中体育教学为分析对象,具体了解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及要求,以期为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创新能力

作为高中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体育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在该学科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以素质教育为主体和原则,明确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之中的综合表现,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创新能力的稳定提升。

一、创新教育应注重智力的开发

与其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相比,创新教育所涉及的要求更为复杂,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定的标准,老师在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解读新课改背景之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学生智力的开发是创新教育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看,智力的开发包括创造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升,大部分的智力发展都需要以智能教育为主体,但是个人身体上的发育也会对智力的培养及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体育活动尤为关键。在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积极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及形式,在体育练习的过程之中真正的实现启发学生的思维。比如为了让学生对跑步的速度和跳远的高度有一个宏观的认知,老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人体的运动基本规律和其他结构进行学习,在后期锻炼和跑步时掌握正确的用力方法和技巧,老师只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通过前期简单的示范和辅导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整个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开动个人的脑筋,结合个人已有的学习实践经验进行主动的创新,加深个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在教学实践时老师还需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及开发,了解学生想象力,观察力,记忆能力和注意力等不同的智力影响要素,关注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情感和动机,因为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老师需要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相联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关注知识传授与教学引导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积极抓住前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多元化教育教学实践

不同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要想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必须要注重教育教学实践的多样化发展。首先,关注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综合利用,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明确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实现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保障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老师只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兴趣所在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保障学生能够变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关注个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及提升,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和精髓,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其次老师需要注重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有机组合,将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主题教学环节,体现整个教育层次的多元化和层次性,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将分段教学、情境教学、电化教学、提示教学和循环教学融入教学环境事件之前,老师需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和感化,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电影和录像。最后老师需要明确不同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和多样性,将专项提升课、普通教学选项课相联系,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转移,既尽量避免对运动技术教学的简单否定,又需要积极的关注非竞技运动项目的正常开展和比例扩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质,保障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不同的学习和锻炼活动之中。

三、体现自主性教学

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都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老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节,保证学生能够在这种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体育锻炼的核心要求。创新教育十分关注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掌握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动手和分析的机会,关注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和综合运用,积极的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让学生能够自由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老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实质要求,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建更加自由且活跃的讨论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个人已有生活知识经验的前提之上通过不断的自主研究和小组合作来实现个人创新能力的稳定培养及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育背景有所区别,老师应该尽量避免简单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和策略,而是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教学为主体,采取循序渐进的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不断的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自身学习潜能的引导之下完成不同的体育学习任务,通过不断的参与和实践来提高个人的体育成绩和体育锻炼水平,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理念。

四、结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老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新时代背景之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现状,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和负面影响,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创造性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稳定培养,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军委.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0(6):35-35.

[2]栗辉.怎样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338-338.

[3]张兴龙.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