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曾玥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312000

摘要: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建筑学专业教育改革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探索出适合我国建筑领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最终培养出复合型、交融型的建筑设计专业人才。以期为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

1.引言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注重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而忽略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以往建筑设计的教学模式是“封闭式被动学习”,即由教师分配设计任务书和选题,再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的步骤,进行调研、一草、二草、三草,最后是设计正图。教学中传授专业知识的目的不再是让学生简单的记忆及练习现成的东西,而是要通过课程知识的启蒙,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必须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工程综合实践创业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专业技能、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建筑方案设计上,力求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层面,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1]。

2.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现状

同学之间缺少合作: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在做设计时缺乏合作,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要由一个团队共同完成,每个人都有不同分工,而在高校学生一般都是各自为政,缺少团队合作意识。教学观念存在偏差:强调书本轻视调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大多重视和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多依赖于书面资料获取知识,重视对优秀作品的表象学习,轻视调查研究,缺乏对深入、细致、艰苦的实地考察环节重要性的认识[2]。

3.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方向

第一,融入双创理念。同时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到建筑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注意建筑教学内容的横向纵向联系。这些课程讲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绿色建筑等最新设计内容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第二,校企衔接无缝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利用企业与学校不同的教育环境和专业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生产企业的联合培养的形式,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课程训练各设计阶段的有序培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应对各项设计问题,以教师为辅助加以点拨的设计。第三,亲身体验感知的现场勘察调研。通过细致的调研准备,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现场感受设计地块及城市空间的特征和尺度,并了解设计调研及实地勘察的基本方式和方法。第四,多种训练方式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训练贯穿课程整个过程,按照宏观(城市片区)一中观(街区组团)一微观(组团建筑)的尺度递进模式,由抽象至具体,从借助环境体块模型去理解环境形态制约要素&如景观、开放空间、道路等),到依托局部空间模型推敲,再到利用技术图纸绘制思考建筑的具体空间形态,最终完成课程设计的专业技能实践。第五,学科联动的培养模式。建筑学是建筑工程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城乡规划、景观设计等专业有着密切联系,各专业协同工作,完成一项建筑工程。第十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路径[3]。

4.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的内容

第一,构建核心建筑设计类课程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双创视角下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新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构建建筑设计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使学生的专业双创能力得到提高。第二,形成跨学科协同创新育人机制。建筑学的学生应该具有城市规划、环境艺术、风景园林方向的专业素养,同时以建筑设计为核心,形成以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为导向的宽口径跨学科专业协同创新育人机制,实现建筑学的特色办学。第三,采用工程实践案例教学。形成一种用工程实践案例教学加深建筑设计理解,用建筑设计完善建筑工程实践知识与能力的良性循环,从而有力地促进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其能够更好的促进建筑学学生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从而为学校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专业双创能力的专业人才。第四,开展建筑设计实地教学。老师在进行实地教学过程中,要在学校的支持下,对学校周边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找到与教学内容的观察场地与建筑施工现场,从而将实地建筑与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构建与实习实践课程综合交叉的课程群。将建筑设计类课程如建筑设计1,2,3,4,建筑测绘,计算机三维设计等课程与各类实习实践课程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交叉的课程群,使他们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并促进学科融合。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建筑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又让学生在建筑设计课程当中感受到一个多课程相互促进的课程教学体。第五,班级内部进行模拟投标。现在大中型工程多要进行方案投标,结合实际工程在班组里投标,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学会方案投标的方法和步骤。第六,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由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特点,设计中总是存在着单个教师专业方面的欠缺不能给予充分指导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课程中能够引入其他专业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因此,评价者不仅仅是授课教师,还包括未参与授课的专业教师、设计单位专家、学生自己和学生所在学习小组的其他组员。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最终的设计成果图纸不再是唯一的评价内容。在整个教学的案例初步学习、案例技术性学习和模拟设计三个环节中的各个阶段性成果,包括图纸的、语言文字的、模型的、计算机制作的成果、学习态度和表现情况都是评价的内容

5.与建筑设计课程相关的其他改革

增强教学反馈与评价机制。一个设计完成后开展设计心得讨论会,积极听取学生设计感受与建议,对好的建议形成书面材料便于以后借鉴。第五,建筑设计传统教学中教师多使用语言和多媒体描述教学内容,直观的立体教具基本没有,或是无法定制。3D打印使教师可以自行制作某些教学环节的教具。学生也可以观察、触摸和组装这些教具。通过3D打印技术,三维设计模型的文件可以在教师甚至是学生之间进行分享,充分发挥教学作用。

6总结

我国建筑设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交叉型的综合学科,国际国内对建筑设计领域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学专业课程是综合性较大,涉及广泛,并较具实践性的课程。其内容日益更新,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综上所述,建筑设计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建筑设计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建筑师,因此在建筑设计的开展上,必须围绕这一目的展开。既可以完成学生必备的整体专业能力储备,又可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与设计思路,为学生今后的深造与再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张君博.基于专业认证视角的创新型学生工作考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3):9-10.

[2]任玉辉,王文才.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88-89.

[3]曾云,陈刚,吴北平.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268-270.

作者简介:曾玥(1986-)浙江人,建筑学专业,工学硕士,Email:3080326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