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手卫生的研究进展

/ 2

手术室护士手卫生的研究进展

王英陈娅丹

王英陈娅丹(云南省大理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云南大理671000)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030-02

手卫生是指清除或破坏手表面皮肤微生物的任何方法,为洗手、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术室是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部门,主要开展外科手术、麻醉等一系列操作。由于伤口的暴露和开放,致使手术有继发感染的可能。据相关资料显示,每时每刻,全世界就有140万人正在忍受着医院感染带来的痛苦。在发达国家,5%~10%的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而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是发达国家的2~20倍。在中国,每年约400万的病人发生医院感染。众多研究表明,手是病菌播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国外报导:医院感染80%是由手引起的;国内资料统计:医院感染30%由手传播。因此,手卫生的完善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医疗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手卫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手部卫生作为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简单却十分重要的环节,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如何提高手卫生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率已不仅仅局限在感染控制领域,而且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国外深入细致的研究相比,我国尚无系统、科学地对医疗系统手卫生执行现状的研究。所以,想通过一系列的临床调查和研究,使人们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有更深的了解。2002年美国CDC出版的医疗保健人员手卫生指南对手卫生指针、手卫生相关知识、影响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医院的洗手主要包括普通洗手、消毒洗手、外科洗手。而手术室的手卫生,主要是外科洗手。即:采用六步洗手法,先用抗菌肥皂,在流动水下冲洗,用时在120秒以上;再使用免洗消毒剂擦洗,时间超过20秒;要求能清除所有暂驻菌和部分常驻菌。而暂驻菌群正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因此,外科洗手的深入和开展,无疑是一个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洗手是有效去除细菌的方法,但却不能消灭所有细菌,如果随后不设法让手正确变干,残留细菌很容易在湿润环境中继续传播。因此,手术室使用擦手毛巾,能够有效的控制细菌的传播。经调查显示,有超过70﹪的科室拥有公共擦手毛巾。在发达的地区,烘手机和擦手纸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也是一个促进细菌快速繁殖的有利因素。若使用不当,便是洗手后再污染的源头。据相关资料显示,无菌手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它不仅仅是局限在手术室,同时也受到无数普通病房的青睐。因为它不但减少护士从患者身上获得感染的风险,而且还可以预防菌落从护士传播给患者,减少护士手上的菌落在患者间传播。使用方便易行,还可以节省一定的时间。尽管如此,但手套不能完全屏障微生物和防止细菌污染手。所以,要求合理的使用手套,不管是从患者的角度,还是从操作者的角度,都是一项极为有利的操作技术。从而保证手术无菌,有效控制手术感染,降低医院的感染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手术室护理人员。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网络查选和检索有关学术期刊文献资料,查阅图书馆相关书籍,为本调查提供有利的依据。

1.2.2现场观察法通过观察手术室护士洗手过程,了解其手卫生质量,为本次研究收集更多的临床资料。

2结果及分析

2.1手术室护士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水平经相关调查显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六步洗手法”的掌握情况优于普通病房,这可能与手术室对洗手更重视、要求更严格、设施更完善有关。同时,手术室护士对外科手消毒法的掌握情况较普通科室人员好,这和外科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外科手消毒的应用最多有关。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洗手指征和消毒指征以及洗手益处的认知等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均在70﹪以上;尤其对洗手益处的认知程度较高。了解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对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的医务人员占84.92﹪。其中,护士在各种情况下的手卫生执行率均高于医生。有一半以上的护士知道,当手明显很脏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质类的物质污染后,应当用普通皂液或抗菌皂液加流动水洗手;在与病人直接接触前应当洗手;在接触了病人完整皮肤后及时洗手。以某教学医院为例,在21分的手卫生知识中,护士的平均得分达到20.78,在其中的15分手卫生指征知识中,平均得分达到15.39,说明其对手卫生的认知水平较高,这与医院本身是所教学医院,平时注重对临床护士控制感染的教育有关。该次调查还发现,不同年龄、性别、工龄、学历、职称的护士之间手卫生知识存在差异,但在不同性质科室工作的护士之间其手卫生知识却有显著差异。手术室护士和急重症科室护士对手卫生知识了解较多,且认知程度较深,这与她们的工作环境和接触的对象有关。

2.2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尽管很多科室护士对手卫生知识认知水平较高,但从总体上看,护士手卫生依从性较低。在平时工作中坚持应用标准洗手法的仅占三分之一;这与很多硬性设备和软环境因素有关。众多研究表明,由于医疗系统设备的不完善和医院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国内很多大型医院包括三甲医院的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不容乐观。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相应设施配备不全以及缺乏洗手技术指导和管理是关键。如没有相应的洗手用品以及设备距离操作环境太远,不方便,亦或是设备经常坏了。还有,很多医院对手卫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致使至今还未引起相关领导人的足够重视。所以,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训练和指导。除此之外,很多护理人员认为,洗手会使手部受刺激,皮肤干燥而不愿意认真洗手;甚至还有人认为,工作繁忙,洗手很浪费时间,开始怀疑洗手的价值。有一部分教学医院,实习护生周转较快,很难做到系统全面的手卫生培训;这无疑是一个导致手卫生依从性低的重要因素。

2.3无菌手套及擦手毛巾的应用情况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完善,医疗设施逐步改进和推广,无菌手套和擦手毛巾不断得到人们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戴手套可以有效改善手卫生的现状。经调查,在三级以上的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戴手套的比率接近100﹪;三级以下的医院,使用手套的比率也超过80﹪。但对手套的认知不够全面。有一部分人主观认为,戴手套可以替代洗手;当可能接触血液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黏膜和非完整皮肤时,不用更换手套。有三分之一的护理人员,戴同一副手套护理几个病人;还有少数人,接触污染部位后不换手套再接触清洁部位或周围环境。

擦手毛巾的使用也在不断的推广,仅有30﹪左右的护士使用毛巾擦手,毛巾湿后及时更换的比率不到三分之一。

3讨论

3.1不同皮肤消毒剂的比较为了有效提高护士手卫生的质量,人们针对不同皮肤消毒剂进行分析研究。大量的研究表明:一种类型的洗手液不可能适用于各种临床应用。即院内各科洗手要求不同,选用的洗手液也应当不同。CDC所定义的洗手液分为普通皂液,抗菌皂液和无水洗手液,三者成分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无水洗手液一般以酒精为主,通常的组成为70%酒精+洗必泰+护肤剂,由于不含有清洁剂所以没有清洁去污作用,在双手没有明显的污染时快速擦洗就可以很好的达到消毒洗手的效果,不需要用水冲洗;抗菌皂液含有清洁剂和皮肤消毒剂,所以在使用的同时既有清洁去污的作用又有皮肤消毒的作用,由于含有清洁剂所以一定要用流动水冲洗。酒精、碘伏、洗必泰、菌克散都是理想的皮肤消毒剂,CHG-洗必泰是广谱、快速、安全的皮肤消毒剂,特别是持续性杀菌活性最强,研究证明可达6个小时,而且很少有过敏反应。其中酒精杀菌速度最快,但是容易挥发,所以没有残留活性,而洗必泰在所有皮肤消毒剂当中的残留活性最强,同时也是出色的广谱消毒剂,所以这两者搭档堪称最佳组合,所以目前美国流行的无水洗手液都是酒精+洗必泰的配方。该种配方已在国外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并大量用于临床上。而在我国,3M爱护佳9250无水洗手液也在不断的应用于各种科室,尤其手术室的使用更为广泛。

3.2干手措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医疗设备及体制的完善,各种新型的干手措施逐渐引入临床实践中。据了解,擦手毛巾不断被一次性纸巾和烘干机所取代。

4小结

综上所述,护士对手卫生知识掌握较好,信念较高;但行为上有所欠缺,手卫生依从性不容乐观。在临床工作中,“六步洗手法”的实行率较低,这与医院的管理及相应的设备不足有关。

手部卫生行为是医务人员与周边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甚至还包括心理和习惯问题。洗手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外科洗手是减少手术感染的重要措施。深化手卫生的重要性,在提高护理人员无菌意识的同时,提倡使用科学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高年资医师和护士长的带头和监督作用,也可以影响和管理所有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提高洗手依从性。大力推广快速手消毒剂,加强医院感染的教育;强化手卫生知识,加大重视力度,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考核和培训;医院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督促指导护士的洗手行为,定期进行效果监测;不断完备各项洗手设施,为洗手提供有利的环境;设立手卫生宣传栏,韩全乡报道,宣传栏的正确使用不但能增加在职人员的医院感染理论教育,而且还可以增加就诊病人等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扩大医院感染教育的影响面,是在职教育不可忽视的便利方法。不断开展手卫生教育,加强护士对手卫生的认识,改善护士手卫生的现状,从而有效保证医疗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蒋劲林,辛映卿.手术室护士手卫生的依从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0,5:15-492.

[2]王哲敏,曾智勇.实习护生手卫生认知情况调查[J].齐鲁医学杂志,2008,23(1):51-52.

[3]周宏,郑伟.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教育及效果观察[M].医学论坛,2010,12:3801-3803.

[4]邢红霞,张红英,武建英,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3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