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赵小年赵仁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赵小年赵仁茂

赵小年赵仁茂

(杭州钦汇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09)

摘要:如今,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混凝土施工质量也成为了众多工程引以为重的头等大事。相对于那些掌握施工关键技术的工作人员来说,了解设计过程、规范操作、注重细节、多重复查以及注重施工进程中关键部位的重点排查,还要掌控好施工进程。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来看,施工前的技术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能进行完善的准备,将会导致混凝土施工无法满足施工要求,降低施工效率,危害施工安全,降低质量。为此,土木工程应积极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满足混凝土施工需要。

目前来看,混凝土施工前的技术准备主要包括设备准备、人员准备和施工方法准备。设备准备主要是指要对混凝土施工中用到的设备进行筹备,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使用计划,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人员准备主要是施工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储备,应招聘到足够的人员充分满足施工需要,同时又要降低人员成本。施工方法准备主要是指全而研究图纸,并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上三个方而是施工准备的重要内容。

2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

2.1水质量的控制

施工中中对混凝土的水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在土建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以及养护时,不能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若是在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禁止使用海水。

2.2水泥质量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配置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水泥的品种、水泥的强度,并且要准确地掌握其所具有的特性与使用方法。按照性能以及用途,水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特种水泥、专用水泥、通用水泥。在土建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般选择通用水泥作为使用材料,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合理地选择、使用水泥,不仅能够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还能有效节约水泥。

2.3对骨料进行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组成成分中,砂石骨料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型混凝土工程中,对于砂石骨料也是存在着非常大的需求量。骨料质量的优质与否对于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水泥的用量都具有直接的影响,进而给混凝土施工技术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土建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整体性地规划,对砂石骨料的质量、杂质含量以及性能指标等环节进行细致的研究。

3配料及搅拌

混凝土制备的过程就是通过其标准的配合比,将砂石、水泥、外加剂以及相应的矿物掺合料与水利用搅拌的方式使其形成施工所需的混凝土。在水泥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应对其出厂日期、包装、级别以及品种等方面进行检查,还要对它的稳定性、强度以及其它的性能指标实行复检,要求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且满足施工指标。

3.1配合比

混凝土要根据所使用原材料的性能对其配合比进行设计,再通过相应的检验方法对其进行试配与试验,通过试验来使其强度、使用性能以及耐久性等方面达到施工要求的标准,在配置的过程中,禁止选用经验配合比来进行配置。在进行混凝土的实际生产时,砂、石中的实际含水率有可能会与配合比的设计出现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生产之前,应该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相应的测试,然后再根据试验的结果进行有效地调整,进而确定实际施工所用的配合比。

3.2搅拌

为了确保拌制混凝土的质量,除了对搅拌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之外,还需要一套系统的搅拌制度,也就是一次投料量、搅拌的时间以及投料的顺序等。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通过已算出的组成材料一次的投入量,依据重量进行投料。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最短也应满足相关规范中的规定。在投料的过程中,投料顺序对于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搅拌机的生产效率都会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同种类别、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投料顺序,通常情况下投料顺序有以下几种,分别是一次投料方法、二次投料方法以及两次加水法。

4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4.1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前,首先应该对模板所具有的尺寸、高度、强度、刚度以及标高进行计算与检查,看其是否达到了施工标准;对于预埋件的数量、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进行细致地检查,并且将得到的结构记录到施工记录表中;将模板以及钢筋上的杂物与油污清理干净;对于模板的孔洞和孔隙要进行填堵;在地基或者是基土之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一定要注意将淤泥以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并且设置相应的防水、排水的措施。对于还没风化的岩石土,应当用水进行清洗,并且要注意不能在他的表面上留下积水。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当遵循由低到高的分层浇筑顺序,每一层的浇筑厚度应该根据结构配筋、捣实方法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判定。在对竖向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在底部填入相应的水泥砂浆,该砂浆应与混凝土的内砂浆所含有的成分相同。在建筑的过程中注意不能发生离析的现象。当建筑的高度大于3m的时候,要利用振动溜管、溜管以及串筒等设施来预防混凝土的下落。在浇筑的过程中,对于支架、模板、预埋件、钢筋以及预留孔洞要进行时刻的关注,若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形或者移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及时地处理。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后,对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满整个模板的空间。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应该平整良好,当拆模之后混凝土的表面应该光洁。为了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在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连续性,若是必须进行间歇,应尽量缩短间歇的时间,并且要在浅层凝结之前就完成磁层的浇筑作业。

4.2施工缝

由于人力的限制、环境因素以及技术上的不足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不能连续地进行施工,并且间歇的时间又超出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留置施工缝。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在进行浇筑之前按照施工技术的方案以及设计的要求进行确定。因为在留缝处的混凝土结合力要相对其它位置低,属于结构中较为薄弱的部分,所以,施工缝尽量选择承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位置。

4.3捣实

所谓的捣实就是入模混凝土成型及密实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一阶段的施工来确保混凝土的结构构件能够形成准确的外形,并且保证其强度以及其它的性能指标也能满足设计所需的要求。混凝土在进行入模之后必须及时进行振捣,进而使入模混凝土能够充满到模板的所有空间,将气泡排出,这样就能确保混凝土的搅拌物能够得到充分地密实,并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振捣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振捣,另一种是人工振捣。人工振捣就是运用插钎或是捣滚等工具进行夯、插等作业,进而达到使混凝土成型的目的。通常只在小范围施工或缺少设备的情况下使用。而机械振捣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机械振捣。

4.4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灌完毕的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适宜的温度以及足够的湿度,满足混凝土的良好硬化条件,创造满足这种硬化条件所采取的措施,称为混凝土的养护。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①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②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③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天。

5结语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影响因素,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需要建立监督制度,树立明确的奖惩条例,当然,工程质量评验机制也是重中之重,各个与之相关的行业也需要明白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持续、有序、稳步进行,从而提高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施工水平和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J].2012-11.(82-83).

[2]李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赤峰学院学报》.[J].2013-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