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血常规检测质量的经验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提高血常规检测质量的经验浅谈

李晓梅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678100

摘要:临床血常规检测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临床诊治,在临床工作中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错综复杂,本文仅就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质量因素、质量控制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血常规;质量影响;质量控制;体会

临床血常规检测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疾病的诊治极为重要,可为其它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仅从血常检测质量控制方面出发,对血常规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质量的控制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简要阐述,以供临床检验参考。

1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

据丛玉隆研究报道[1],血常规的采集方法和部位对血常规检测值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而言,静脉血采样的检测结果最为可靠,而手指末梢血的准确性较差,同时标本采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也是影响血常规检测的重要原因,包括注射器、采血管、选取的采血部位、体位以及患者采血时的生理状态等等都是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主要原因。同时,标本的保存、运送和检测时间等都会对已采集的标本质量产生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

此外,马洁,陈丹霞,黎永新研究报道[2]标本测定时间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原因,标本取好后,放置的时间长短会对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检测仪器的仪器校准、试剂的使用等因素也是决定标本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而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受多方面的影响,如各检测参数之间的影响、检测人员业务素质等[3]。

2血样标本采集及质量控制

2.1血样标本采集前质量控制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活动情况、精神状态、年龄、性别、种族、样本采集时间、吸烟、服用药物、季节等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结果[3]。血常规中如白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等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测定结果均有一定差异,且不同生理状态对血细胞分析测定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如进食饮水会导致血液生理性稀释,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会有所下降,剧烈运动后血液浓缩,因此,对于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最好固定某一时间检查,以尽量减少不同生理状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2血常规标本的质量控制

临床上血常规检测标本常用静脉采血法和手指末梢毛细血管采血法。但手指末梢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差,且白细胞计数明显偏高,血小板计数偏低,因此,血常规测验宜采用静脉血[4]。在采集静脉血标本应选择采血部位的皮肤完整、无伤处。还应观察标本稀释、样本抗凝不佳和溶血等现象。血液检查的标本量与抗凝剂比例要合适。血液比例过高时,容易出现微凝块,可能阻塞血细胞仪,同时影响一些检验结果;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会引起血细胞形态和体积的一些改变,导致结果不准确。采集标本最好采用封闭式真空采血管,既有利于标本的收集、运送和保存,又便于防止血液交叉感染,抽血时避免产生大量气泡,否则可能导致标本溶血,标本采集后应该及时送检。一般来说,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在采集后的5min内或30min后8h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

3血常规检测的质量控制

血液分析仪分类法有三分群和五分类2种,由于其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能提示异常结果,因此,已经成为白细胞分类和筛检首选方法[5],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测仪器应定期保养和校对。校准前应彻底清洗仪器的管道,去除管道中的残留血液、吸附的蛋白和纤维等。检查校准用的标准物是否在有效期内,外观有无变化,然后连续测定标准物11次,第1次数据不用,从第2次到11次计算均值、标准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检查测定结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同时,每天必须做室内质控,最好选用仪器配套的高、中、低值3份全血质控品,分别在做日常标本前、中、后测定,结果严格控制在±2SD范围,超出此范围时,从仪器、试剂、质控品、操作等方面查找原因,排除错误[6]。在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时,最好选用原装配套试剂,如果条件不允许,要选择和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溶血素直接影响血细胞的检测,如质量不好,可造成溶血不完全,造成白细胞数假性增高,血红蛋白偏低[7]。白细胞分类计数不准确,甚至不能进行分类计数,因此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同时标本自身的因素也会对血细胞检测的结果造成影响,其中血小板数易受到干扰,使血小板假性增高;或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有核红细胞增多会使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而淋巴细胞中也可能存在体积稍小的嗜碱性粒细胞,使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假性增多等。此时应采用人工分类镜检以避免此类影响。

4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分析

当检测结果出现明显异常,应注意判断是否误差影响,必要时应予人工复查,同时要结合临床资料,联系临床医生进行综合分析,以避免检测差错,提高检验质量。

5小结

综上所述,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注意规范操作,尽量降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对明显异常的检测结果要积极联系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避免差错发生,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2]马洁,陈丹霞,黎永新.急诊血细胞检测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535~536.

[3]李燕平.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219.

[4]杨娜.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2:115.

[5]张天跃.检验前质量控制在生化检测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8:91-93.

[6]张长花.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调查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02:77-78.

[7]刘伟.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07: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