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法良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法良海

法良海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80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一直是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技术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和人防工程的大量上马,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为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进行精细的施工作业,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水平成为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中国海南海花岛1#岛F区海洋世界建设工程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海花岛1#岛F区,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共分为入口港湾区、极地世界区、深海梦幻区、热带世界区、后勤区等。工程周边20m内无大型建筑、构筑物等。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大水族馆鲸鲨水池和东侧筏板基础。水池基础厚度为1000mm,埋深相对标高-4.50m,局部底板深度3米;底板膨胀加强带分别为于11~12轴,D~E轴。总混凝土方量为4318方左右。东侧筏板基础厚度1000mm,埋深相对标高-0.30m,总混凝土方量为800方左右。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P6,膨胀加强带混凝土采用强度等级为C45的膨胀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施工准备

大体积混凝土对施工的连贯性要求较高。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连贯性,不仅能够保证浇筑施工如期完工,还能够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在施工准备阶段,不仅要准备好建筑施工的设备、材料、人员和浇筑顺序,还要做好材料运输车辆的路径设计。其次,要做好水泥、骨料和水的配比设计。最后,要做好水泥、骨料等材料的准备工作,对于进场材料要进行严格检查,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在选择用水时,应该选择洁净、无污染的清洁水源,以提高施工质量。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除了应符合设计图纸中的强度等级、耐久性、体积稳定性、抗渗性等要求外,还需要符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特点,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等要求。故设计配合比时,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粗骨料颗粒的形状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用水量有较大的影响,故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小于31.5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数模度宜大于2.3,含泥量不应大于3.0%等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首先需要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划分区域,确定浇筑流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确定浇筑的施工流程为:根据膨胀加强带把鲸鲨池整块底板分为四块,划分为Ⅰ、Ⅱ、Ⅲ、Ⅳ。东侧筏板分为两块,为Ⅴ、Ⅵ。

(4)大体积混凝土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在施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振捣浇筑的原则为“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过程中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及表面二次抹压处理工艺。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在施工的时候,先浇筑深坑部分再浇筑大面积基础部分,即由深到浅。分皮分层浇捣时,使用振动器应快打慢拔,平面呈梅花状,间距控制在50cm左右,振动器在每一插点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以不出现水泥浆、不再冒气泡,不显著沉陷为度,振动插入时应深入下一皮混凝土内5cm,以达到复振效果。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控制在6小时左右,同时要求混凝土面的上下层覆盖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混凝土从搅拌后4小时内必须下料入模。

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随后立即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养护层,尽早采取混凝土养护措施。

(5)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

混凝土养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混凝土温度控制有很大作用,对混凝土裂缝也有很大的影响,故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养护工作,养护时间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做到缓慢降温,并有效控制好混凝土的里表温差,通常混凝土的保温养护主要采用麻袋、阻燃的保温被与塑料薄膜覆盖在浇筑完成的混凝土上面,必要时可搭设遮阳降温棚或者挡风保温棚。混凝土在浇筑施工之前,应在混凝土的内部预埋温度传感器,或者测温管,以便及时监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确保大体积混凝土里表的温差不宜大于25℃,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差低于20℃时,再拆除保温养护的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的时间一般在14d以上,在养护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塑料薄膜,或者养护剂是否完整,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在进行养护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昼夜的温差,要及时加盖麻袋片或者草帘做好保温工作,要保证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在25℃以内。

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浇水。

(6)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前,应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温度应力以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的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并派专人进行测温记录。

(7)大体积混凝土成品保护措施

混凝土初凝以后但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混凝土表面上堆放材料及施工作业;混凝土初凝且强度达到1.2MPa之后,在混凝土表面上堆放材料应该遵循限载及限位置的原则进行堆放;混凝土初凝以后至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偏位钢筋不允许进行调整。

3、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措施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相关工序的质量,除了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对于相关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总结如下:

(1)合理选择配合比

在混凝土搅拌前,应做常规配合比试验,同时,应进行泌水率、可泵性、水化热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验证。为了降低水化热,应合理选择低水化热水泥,加入减水剂等外加剂。根据相关的工程经验,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及优化,可显著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并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以及可泵性。

(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在混凝土浇筑时,加强对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有效降低入模温度,原材料可以采用低温水、砂表面覆盖等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控制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并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逐渐延长到5小时以上。同时在进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逐渐减缓浇筑的速度,加快混凝土热量散发的速度,延迟水化热峰值出现的时间,预防出现因温度过高而导致混凝土表面高温状况。

(3)控制养护阶段混凝土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等控制指标符合温控指标规定。

(4)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进行养护,加强测温管理。

(5)结合构造钢筋,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

(6)浇筑过程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浇筑面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5、结语

房屋建筑作为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其安全性必须得到保障。但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还存在一些问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有待提高。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受到温度、配合比、养护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把握好这些施工技术要点,减少裂缝出现的几率,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完整性,以此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文江.解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175-175.

[2]任庆国.刍议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