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谈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侯玉山

侯玉山(四川省南充市南部中学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高中美术教育需要色彩教学的补充,色彩教学不仅是学生实践和学习美术知识的沃土,同时也在绘画的过程中体会美术带来的愉悦体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对美术的学习。可以说,高中的美术教育帮助色彩这一画种在青少年中发展传承,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色彩教学;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6-001-01

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对事物美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中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活中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险恶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排斥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色彩教学是高中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色彩教学对于高中美术学生的审美修养的培养作用巨大,当前高中美术教育色彩风景写生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多角度进行探究,提出新的教学思路,以改进现有的色彩风景写生教学的现状,促进高中美术教育专业色彩风景写生教学,并通过风景写生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色彩艺术,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色彩是在14、15世纪产生的,在我国五四运动时期,大量的西方色彩传入中国。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我们有一批爱国青年远赴西洋,东渡日本,向这些国家和地方学习他们的文化。色彩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学习者需要对光影明暗、形体结构、材料性能等因素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画出较好的色彩作品出来。学习色彩是一种锻炼审美能力的过程,在国外许多中学教育中,色彩是必修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认知度和普及度比较高的美术创作手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在中国高中美术教育中更好的发展色彩教学,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

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具有引导作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有效地为绘画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合理地把色彩基础知识和造型实践进行结合,可以进行色彩色块的练习,用色块组织体积,用颜色表达素描关系。可以利用电脑绘图软件对静物的照片进行马赛克制作,然后进行填色块的练习。色彩基础知识要结合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实例进行学习,把枯燥的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适当地摆脱乏味的知识点的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色盘的练习是色彩训练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它可以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水粉颜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在色盘与色轮的练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水粉的物理特性,水粉是粉质的颜料(它是水和色粉通过溶于水的黏合剂混合在一起的)。色盘练习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为:通过绘画练习,让学生感受水粉的基本物理性能,理解水粉创作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原理。色盘练习之后,进行静物和头像的空间混合练习,如用自画像进行空间混合的练习。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进行分层教学,在空间混合的练习中让学生对静物、风景、人像三类进行选择,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其找到各自的主观色彩感受,为以后的色彩教学铺路。通过空间混合的练习,静物、风景和人像(自画像)马赛克的绘制,学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色彩造型与水粉颜料物体性能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高中色彩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进行,教学训练内容必须明确目的,条理必须清晰,根据个别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积累更多的经验。比例、构图、色调、色彩关系等教学内容,如果让学生们极速全部掌握那是非常困难的,每次从开始到结束的综合训练效果也不显著。教学过程要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稳步中前进,不断积累经验充实自己。期间,教师应经常在学生面前展示实体多面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观察和描绘,正确自由地使用光和影对物体对象进行描绘,从改变的角度和变化的灯光对色彩进行分析,反复练习,这样能从各方面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和对色彩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体验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差异性

对于在美术色彩课堂中经典案例的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下,美术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将某一画作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其完美的色彩搭配。虽然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感受色彩搭配的美妙功效,也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对于利用色彩展示风景特色的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对比性,学生很难更加深入的发现某种色彩搭配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差异,因此也很难更加直观的了解其中的奥秘,故对于色彩搭配和创作的知识技能掌握也仅限于表面。

教师如果能够利用相似作品的对比,或者是不同时间点风景的作品对比,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颜色对于事物美感表达的差异性,则对于色彩作用的解释更加具有说服力。例如在美术课程中对于某一街口风景进行创作的时候,教师通过一年四季,街道边上一颗树木树叶颜色的变化来展示四季的景色,虽然街口其他事物都没有变化,也没有人物在其中显现,但是学生通过树叶颜色的对比,能够很好的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甚至能直观的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热。这种对比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于色彩的作用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同时对于应用色彩知识以及色彩调配的方法展现同一载体不同特色的技术掌握的更加深入。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美术教育已经变为一个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色彩教学给人们的感觉一直属于专业院校的教育内容,但是在现今的美术教育中,有很多把专业的色彩教学与中学美术教育成功融合在一起的案例。当我们让高中的学生接触到色彩时,能够让他们更深层次地理解美术知识,更实际地使用所学的美术技巧。很多学生乐于尝试和钻研色彩,这样也使美术教学更立体丰富。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进行色彩教学,是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