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新数学教学形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如何创新数学教学形式

翟雪荣

江苏省邳州市邹庄镇邹埠学校翟雪荣

数学蕴含着美,人们对数学了解得越多,越能体验到数学的美,从而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数学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应该是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一、以趣激情,创设学习意境,诱导学生乐学的情感

“乐学、爱学”时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数学教育内容时,要从幼学生的生活入手,创设逼真、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和既熟悉又陌生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兴趣,以兴趣来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情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源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例如: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可以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铅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故事中去,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渴求、探索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在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而且有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巩固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

二、以爱激情,唤醒学生乐学的情绪

情感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情感始于情绪。活跃的情绪更容易使人找到自我独立存在的位置和价值。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首先应让学生有良好的情绪。在学校里,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常常伴随着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学生是多么渴望在老师那里汲取爱的温暖,哪怕是老师无意中流露的一句关怀的、鼓励的、赞赏的话,也会使学生从中受到莫大的鼓舞,感到无限的快乐。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学过程也是交流过程,教师之间的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教师要创造机会,把感情的纽带抛向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众所周知,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优化的首要条件,这种情感不能依靠灌输,而需要教师耐心地用诱导、鼓励的语言,把微笑带入课堂,以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去激励学生,使其精神为之振奋。其次老师真诚的帮助,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和大家想在一起、学在一起,是学习中的亲切伙伴,这样不但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内容,成为推动学生深入探究和促进思维发展的动力,而且也保护和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赢得了学生对老师的爱戴,使教与学“同频共振”,促进了师生情感的共鸣。

三、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和愉悦

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虽然只是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但这些简单的内容也有着由易到难的内在联系和多种数量关系。如:先要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才能进而理解数的内部结构,由了解相邻两数的关系到学习相邻数和倒数,才能熟练掌握数序,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分类的过程中,存在着类与子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学习排序的过程中隐含着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在认识几何图形过程中隐含着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数和形的关系等等。教师若能充分、精心地挖掘教材,逐步;合理、巧妙地将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去探索新知识,就能让他们感到所学的是自己发现和找到答案的,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四、遵循发展的规律性,让学生在乐学中主动建构知识。

学生的发展须遵循其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性,一切外在的社会要求和知识体系,离开了学生发展的自身轨道,是难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的,数学的学习过程尤其如此。数学不是光靠“教”就能“会”的,它需要个体的认知冲突,惟有认知冲突发生,个体才会有追求平衡的需要,这时在教育和环境的支持下,学生才会凭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教师的责任在于把握“教”的时机,即在学生认知冲突发生的时刻,利用内在需要的能动性,让学生在乐学中主动建构知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使以后的数学教学更加适合学生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