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预习中“思”的探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预习中“思”的探寻

聂忠果

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中心中学聂忠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前预习在学习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如果课前预习做得好,将大大拓展课堂学习的容量,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课前预习是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有了这些基础,我们的教学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而且学习新知识需要以原有的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学生听课扫清障碍。有效的预习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然而在数学预习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只关注看了一遍例题,在预习中不注意思考。因此我们倡导在数学预习中应关注学生的“思”。课前想一想。这里的想,就是我们提倡的思考。“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这句话道出思的作用。“学而不思则罔”,同样也强调思的重要。在数学预习中,对碰到的有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像一些定义、概念、公式之类的,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复习旧知识,弄清与新知识的联系。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自己百思不得其解,那就可以记在笔记本上,等到教师教授新课的时候,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于数学预习,我们提倡质疑精神,提倡多问,“学贵有疑”,对所预习的内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数学预习时应思考:本节课最重要的地方是哪里?利用哪些公式、概念?数学课本上有大量的例题,学生预习的时候应当不关书本上的例题推导,而应多思考,思考如何推理,思考在课堂上和教师的推算过程相对照,有什么样的出入,以便发现自己有无推导错的地方。有可能的话,还要对例题进行一题多解,如此既是自己在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又是在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总之,预习的时候要多思考,要学会质疑,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如此,学生在预习中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那么学生在听课时就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得来的知识更加牢固掌握,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的记忆效果好,还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预习数学中碰到的新概念、定理、公式、定义等地方时,多去咀嚼,多去回味;对一些疑难点要象茗茶一样细细去品,去揣摩。在预习时就力求把书读通读透,精读深思,思考中发现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学会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的学习就有针对性,这样就能更大地发挥预习的作用。

只有在预习中多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预习,高质量的预习。预习后的数学课堂,将会在学生“情投意合”中变得更加热情洋溢,呈现出一番“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