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

王愈芝

王愈芝甘肃省高台县西街小学734300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在这一特殊时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还能改善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的协调指挥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但由于这一时期关节和肌肉的生长速度较快,骨化过程尚未完成,因此抗外界冲撞能力较差,如果准备活动不当或采用不正确的锻炼方法,在练习和活动中容易造成运动创伤和运动性疾病。一旦发生伤病,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活动,同时也会防碍运动练习和成绩的提高。各种运动损伤有其基本原因,而这些原因都是可以消除的,因而绝大多数的运动损伤是可以防治的。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对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对预防损伤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特别是一些学生缺少运动经验,好胜好奇,急于求成,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不予重视,仅凭自己的兴趣活动,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也有的教师认为,在体育锻炼中出现伤病是难免的,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上课时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损伤的发生。出现损伤后,采取的措施不当,也容易造成二次伤害。例如:在篮球比赛中出现学生下肢骨折,切忌随意搬动患肢,应该用夹板固定后送医院救治。

2.学生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低下。

学生身体机能状态直接影响其运动时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机能低下时,直观反映出肌肉力量和弹性差,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动作的准确性差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例如:在体操课的跳箱教学中,如果学生助跑的速度不够,就会影响起跳高度,而高度不够就容易被器械绊倒致伤。学生心理状态欠佳,首先反映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精神不集中,在体育运动中过于自信,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急于求成;其次,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害怕失败会引起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因而在运动中显得过于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运动损伤的诱因。

3.准备活动不足。

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加大关节活动幅度,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状态转入紧张的活动状态。而部分学生缺乏做准备活动的概念,轻视准备活动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效用,认为随便活动一下就可以,不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甚至认为做准备活动是浪费时间、消耗体力,往往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运动,结果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以致于发生运动创伤。据国内有关资料的调查统计,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位原因。

4.课堂组织不严密,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过大,以及技术上存在错误。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运动时间太长,练习内容太多,比赛太激烈,特别是身体局部重复练习次数多,超过了学生能承受的生理负荷,最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不正确的技术动作也容易造成损伤的发生。例如:排球的传球,不正确的手型会引起手指扭伤,举重上体过于后仰、羽毛球挥臂击球动作不正确都容易引起腰部的扭伤。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1.思想上要重视

教师、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多有片面的认识或缺乏防伤观念,在教学和训练中不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些年轻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比赛临场产生犹豫不决或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也常导致损伤的发生。

2.准备活动要充分。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而且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弹性,同时还能提高运动器官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如:在没有做准备活动就进行1500m跑时,躯体的机能在20~30s内可以发挥出较大的工作效率,而内脏器官则在2~3min才能发挥较大的工作能力。内脏器官的机能不能适应肌肉运动的要求,不仅导致运动成绩下降,而且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现象。因此,不做好准备活动就运动,其潜在的威胁是很大的。

3.组织要周密,动作要规范,保护要加强。

严明的课堂纪律、规范的教学常规、周密的组织教学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要想使体育课上得成功,不发生任何运动损伤,体育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4.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保护和帮助在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技术,消除心理畏惧。特别是在器械练习时,学生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正确的技术动作尚未掌握,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跌下,应有教师或学生对练习者进行保护和帮助。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的办法。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要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处跳下,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要用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手段,尽可能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