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英语”有望迎来报春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3

“哑巴英语”有望迎来报春花

王志龙

——也谈口语测试的必要性

王志龙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362100

摘要:日前,“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启动会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总体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量表将通过对口语、听力等方面的强调,反过来促进外语学习。这是“哑巴英语”的福音,是“哑巴英语”的报春花。然而,笔者认为,只有这即将建成的评价系统切实改革现行的考试模式,在各类外语考试中增加口语测试并把测试成绩计入总分,才能真正改善“哑巴英语”、“书本英语”的局面,才有望让英语回归工具本质。本文拟从“哑巴英语”的现状及其根源入手,浅析口语测试的必要性。

关键词:“哑巴英语”口语测试必要性

回眸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外语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外语能力成为升学就业晋升的重要考查内容。然而,这只是“表面的繁荣”。在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哑巴英语”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不少人企图绕过“说”这种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做法进行教与学。因此,建设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及完善现行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一、“哑巴英语”的现状及其根源

1.现状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曾在一次讲学中提到这么一个“可悲的现实”——“从初学到现在,辛辛苦苦学习了数百乃至上千课英语精读,但结局是:学精读、分析课文的时候清清楚楚,充满成就感,好像是学到了很多单词、很多语法、很多语言点,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却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几乎说不出几个完整的句子、写不出几个正确的句子,几乎全部还给了课本!”不少人深有同感。

在一次普通高校招生外语口试(高考后加试)担任主考时笔者亲身经历了这么一个场景。当提问考生“Howdoesyourmotherloveyou”时,得到的回应却是“Yes,heveryloveme”。不难看出,这句由5个单词组成的答语,却存在4处不规范表达:①用yes回答特殊疑问句;②用he指代mother;③用very直接修饰行为动词;④用love充当he的谓语。

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案。许多学生的笔试成绩不错,可是在口头交际时却不知所措,有的甚至手脚发抖、声音变调、语无伦次。笔者曾留意过,有些学生就连最基本的交际用语“Thankyou”都回应不了。有用“No”回应的(这也许是国人的习惯),有用摇头的动作回应的,有用目瞪口呆的表情回应的,还有的甩下一句话“是教英语的”,然后就迅速躲开来回应(这一般会是初次见面的场合)。而能用像“You’rewelcome”或是“It’s/That’sallright”,或是“Notatall”,或是“Don’tmentionit”,或是“It’sapleasure”,或是“Mypleasure”之类较为得体的语言回应的寥寥无几。这是“哑巴英语”造成的尴尬。我们知道,在英美文化里谢不离口。而这些学过9年左右英语的高中生在回应“Thankyou”时却如此的“千姿百态”,这不能不令人对学英语的意义产生置疑。

“哑巴英语”不仅抹杀了学习兴趣和生活情趣,也直接影响到其他语言技能的培养。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写”的技能,它跟“说”一样属于语言的输出,也遭遇过同样的命运。

下面以2009福建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为例,种种不规范表达令人无语。

①IfIhappy,Ismile.

②TheygivemehelpwhenIintrouble.

③IfIplaywin,mysmile.

④Itletouragemoreyoungthanthefact.

这些句子有的成分残缺,缺乏完整;有的堆砌单词,文理不通;有的语序不当,汉语思维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都是缺乏英语思维造成的。无法“出口成句”,自然就无法“出手成句”。

2009年福建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要求以笑脸谱为思路图,以“IWanttoSmile”为标题进行写作。这是一个较具开放性和人文性的话题,本应该越写越开心,甚至边写边笑的,却被个别考生表达得如此不像话!有谁没有经历过开心的一刻?可事实证明有些高中毕业生却不会用英语表达“我开心”(Iamhappy)。这又令人对学英语的意义产生了置疑。为什么学英语?难道只是为了A、B、C、D四个字母?

“哑巴英语”还带来其他令人心痛的问题。笔者曾听过“Hateyourdog,hateYOU”(恨“乌”及“屋”)的调侃。悲哀!如果一个老师真的因为教英语而落得如此下场,那太不公平!不过,也难怪,无数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从小学到大学,有的甚至从胎教开始到研究生毕业,长期“被学”英语,他们经历过郁闷、痛苦,在学习词汇时陷入了“学了就忘,忘了再学,再学了又忘,直到最后失去信心”的恶性循环的怪圈;在学习语法时感到“剪不断,理还乱”,有些甚至长期在走语法“迷宫”。为了各个阶段的英语考试,他们经历过坚持、再坚持,甚至头悬梁、锥刺股,但是大学毕业时只好做出了无奈的选择——把一项经过十几年劳苦付出、修炼而得来的技能放弃,这简直是在浪费青春与生命!

2.根源

“哑巴英语”之痛发人深省,长期以来,英语科评价指标和测试形式(尤指中考、高考)都很单一,基本上是“笔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包括听力测试),虽然高考招生的有个别专业要求加试口语,但所占的考生比例并不高,何况这种口试只是“走过场”而已,说它名存实亡并不过分。这种不完善的评价体制,要全面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英语返本归真只能是一厢情愿。

我们知道,考试本身就是一根指挥棒,可以说,对待考试的那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许多国人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为考而定”,几乎所有的教育管理者都以考试成绩(如中考、高考)层层定业绩;“为考而供”,只要与学习考试相关的,不少家长都会疲于奔命,愿意为孩子当牛做马;“为考而教”,对于多数教师而言,认认真真备课,逐条逐点解释,课堂不说与考试无关的话,这才是“适者”,才能“生存”;“为考而学”,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听课、记笔记、背笔记,而后“过五关、斩六将”,似乎成为一条习惯老路,非走不可。孰不知,这种在“畸形”的评价机制作用下的“畸形”的应考心态导致了语言的“畸形”发展,即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不成正比。

试想,从生理角度看,一个人如果只有输入(input)而没有输出(output),那会是什么结果?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认为,做事顺应自然,遵循规律,要心平气和,稳步前进,不要火急火燎、浮躁冒进。这是老子自然、虚静、无为之“道”的反应,是符合人类本性的基本原理。然而,国人学英语时轻浮急躁、急功近利的心态令人深思。

二、口语测试的必要性

近年来围绕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与考试的争论也从未停息。总体来说,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外语学习投入精力与产出不成正比、应试教育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导致外语教学偏颇,对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

就拿高考来说,恢复高考以来,英语分数从零分、10%、30%、70%到逐步增加到150分,其中听力测试也从不考、不计入总分、20分增加到30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国走向21世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需要。然而,口语测试至今未能真正在高考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致使多数师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片面追求卷面成绩,轻视口头交际,这样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理论上说,这是普遍认为的“测试回冲效应”(杨维嘉:英语教育在上海)。只有建立多元化的外语测试形式,增加口语测试并把测试成绩计入总分,改变评价指标和测试形式单一的局面,才能促进外语教育与测评的科学化与合理化水平,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理想地发展,从而实现教育人文的回归。

1.依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科考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同时对口语技能与试题设计提供了如下测试要求:

2.意义

(1)对口语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反拨作用

当今,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工具。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能够在各种语境中进行口头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语法、词汇及发音等方面的知识,还要考虑所说的语言要符合所处的语境、交谈对象及谈话目的等要求,交际涉及到语境与话语两者间的动态转换。因此,口语能力是任何语言学习者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交际能力所包含的重要技能之一,口语能力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已不言而喻。但从现在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实效来看,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致使学生用英语自我表达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只有从英语考试体系上加以改革,切实把口语测试列入考试范围,才有望教师把提高自身的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才有望学生自觉转变学习模式,克服学习英语过程中“患哑巴症”的现象。

(2)对全方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反拨作用

听、说、读、写既是英语教与学的途径及手段,也是教与学的目的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和由此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英语交际能力。而口语测试可以考查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弥补笔试只能检测学生听、读、写基本技能的不足,进而全面考查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他们学习潜力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知道,“听”离不开“说”,可以通过“说”了解学生“听”的能力;“说”和“写”密不可分,二者均属于语言的输出技能,相辅相成,“说”得好一定会“写”得好;“说”有助于培养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总之,“说”能使“听”、“读”、“写”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3)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反拨作用

口语测试为学生对自身口语学习的评价提供了依据。通过口语测试,学生会发现其口语学习上的问题,学习目标将更为明确。此外,口语测试对学生的课外口语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能激发他们课外练习口语的热情,并注重自主学习的结论。口语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课外口语自主学习是其能否提高口语水平的关键,而口语测试能够更好地检验和引导他们进行口语自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促使他们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积极反拨作用

口语测试也是外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它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另一方面还可以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在口语测试中,学生的应变、模仿、非言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此外,口语测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时代呼唤着新评价理念指导下的考试制度,外语测评方式的全面性和多样化是提高外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强有力保障。正如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在论证会上提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要建成“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覆盖外语学习及教学与测评的评价系统”。这“三覆盖”的落实是有望改变“哑巴英语”现状的一朵报春花,它也许会很稚嫩,但它肯定很鲜活、明丽!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杨维嘉英语教育在上海[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