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 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周颖梁大辉(大庆市质量技术监督情报所,黑龙江大庆1

摘要:针对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特点提出市场经济体制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点及对策。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市场经济;特点;对策

1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特点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及与其相适应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特点有:

(1)经济关系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就要积极做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监督体系和服务体系。

(2)企业行为自主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拥有的全部权力,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从而能够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行为自主化的前提是转变政府职能。在机构改革后,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能交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事项有两项:

一是工业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

二是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

据此,永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指导永安市7家重点企业开展了查质量意识、查质量保证体系、查质量水平、查现场管理、查售后服务为重点的企业质量自查活动;引导企业采用GB/T19000-ISO9000标准,鼓励列入扶优扶强的大中型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帮助质量不稳定的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一些管理不善的企业加强计量、质量工作,保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3)宏观调控间接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通过指导性计划和制定产业政策、财政货币政策,运用经济杠杆,以市场为基础进行间接宏观调控,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按照宏观调控间接化要求,质量技术监督要培育和发展相关的服务市场。要加快发展质量验货市场、计量校准市场、认证市场和咨询服务市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主要是相关中介组织的资格认定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可,而不是直接管理和兴办中介组织。《产品质量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从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必须依法设立,不得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要走向市场,主动为企业服务,加强委托检验工作。对于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在双方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签定委托检验合同,为企业解决出厂检验问题,并进行咨询服务,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4)经营管理法制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经营活动都按照科学而严谨的法规体系来进行,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面对假冒伪劣商品数量大、品种多、范围广、来势猛、危害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铁腕打假”,采取了堵源截流、跟踪监控、扶优防伪、打防结合等对策。

2市场经济体制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点及对策

2.1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落实和创新从源头抓产品质量

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做出关于“质监系统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职能调整的决策上来,集中精力从源头抓产品质量,把好产品质量市场准入关”的批示精神,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源头抓产品质量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系统进一步提高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的认识和工作的有效性。当前要根据《通知》进一步完善从源头抓产品质量、从源头抓打假的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实现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新发展。

第一,要突出重点,取信于民。

要集中力量严厉打击本地生产、加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尤其要突出食品、农资、建材等性质恶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问题,组织专项整治;对区域性制假售假问题,要及时组织联合行动,坚决解决一批假冒伪劣“没完没了”问题,以实际行动和扎扎实实的成绩取信于民。

第二,要改变方式,创新机制。

首先要落实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在地方政府落实“打假第一责任人”责任的同时,将行政辖区分成若干个责任区,把打假的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责任到人,层层负责,层层落实,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发生的生产、加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活动,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将假冒伪劣消灭在生产加工行为发生地,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在执法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暗访检查取证和现场快速取证的新方法。

其次要创新垂直管理体制下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层级监督和督办,适当上收大案要案查处权限,加大查处力度。

三是加强联合执法、协调办案。要充分发挥本地政府打假办的协调职能,建立向本地政府报告的工作机制,完善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间案件移送、接收的程序规定。

四是加强质检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黑名单制度,发挥信用在遏制假冒伪劣违法行为中的惩戒作用。

第三,要综合管理,全面履职。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职能,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对生产领域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量检定、认证认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认真组织实施综合管理和执法监督;要按照专项监督打假、执法检查、综合治理等任务要求,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并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应的行政执法工作。

2.2以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抓发展,加大扶优扶强力度

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实施。质监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名牌发展计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帮助指导企业争创名牌;在做好工业品、农产品的名牌评价工作的同时,组织开展对软件产品的省名牌评价工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指导企业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做好免检制度的宣传工作,指导帮助企业积极申报产品免检,扶持一批龙头和骨干企业。

2.3以人为本,加强质量技术监督队伍建设

质量技术监督的过程就是服务的过程,一个称职的质量技术监督人员,不仅要善于依法调查取证,办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案件,而且要在办案过程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扩大办案效果。一个高明的质量技术监督人员,更要善于分析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队伍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懂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具有服从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质量振兴纲要[Z].

[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