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徐兴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4
/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徐兴波

徐兴波

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德州市253000

摘要: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基础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对于施工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更加深入的摸索和研究施工技术对于水利水电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出与水利水电工程相匹配的施工技术,使水利水电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更加顺利,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文章主要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意义、局限以及应用,希望能为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工作提供参考,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实践;工程建设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及意义

1.1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特点

(1)材料运输方面,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多为建设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所以工程材料在运输方面有很大的困难,因此而产生的运输过程中的费用也比较高;(2)工程施工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多是通过开通隧道、高空作业、水下施工、土方爆破的方式来满足施工的需要,这就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度很大、危险性高,并且要求的技术水平也要很强。(3)施工环境方面,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作业方式很多,那么不同的作业方式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比如北方降水少,而洪水和汛期多发生在南方等都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原因。(4)施工顺序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比较繁杂琐碎,遵循的规律也是多种多样,因而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困难。比如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挖掘的先后顺序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是需要按照科学的规定进行的,一般按照从上到下、先河岸陡坡后河槽的顺序进行挖掘。如果不这样做就容易导致塌方的事故发生,从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保障施工的安全是水利水电工程工作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意义

我国的国土面积十分巨大,南北方地理环境、气候温度的差异十分巨大,因而水资源的分布十分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有时甚至引发水患,而北方的水资源却十分匮乏。将南方富余的水资源调动到水资源短缺的北方一直以来都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目标。但是南水北调工程这个目标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其中的操作十分复杂,需要多方面相互协调与配合。而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优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效果。通过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从而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水利建设中的经济利益,这对我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意义十分巨大。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传统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2.1.1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在预应力技术发展过程中演变出来的一种新型锚固技术,这种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中,让我国在水利建设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预应力锚固技术可以提高基岩承受力,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物进行加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2.1.2大体积混凝土碾压的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碾压施工技术虽然是堤坝技术中的后起之秀,但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先将混凝土通过运输机进行运输,在用平仓机将混凝土进行铺筑,最后用碾压机对混凝土进行碾压。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效率较高,费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1.3导流与围堰施工技术

围堰技术主要应用于疏导水的流向,通过对上游的水进行引导,使其到达下游时进入预计好的轨道。它的优点在于比较方便也比较省钱,但是围堰技术对周围的环境要求较高,在施工时现场的温度、湿度、地况等等都是影响围堰技术的因素,如果在水流量较少或者降雨量少的时候开展水利水电建设,相对于水流量大来说就可以较少一部分花费,也会降低工程开展的一些难度。但是导流并不是毫无依据的,需要考虑水流的周期性变化,需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将导流的部分进行合理性规划,使水利水电工程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益最大化,使施工工程能够如期完成。

2.2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2.2.1GPS定位技术的应用

当代现代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全球定位系统即GPS系统以其定位准确度高、性能多样化、应用范围广、工作时间长、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应用于现代水利水电工程中,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为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2.2.2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变化,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人工记录数据慢慢转向计算机统计。如何从日益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到有价值的数据这是最基础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这种技术的好处可以将数据保存以防丢失,同时也更便于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查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工作量,也提高了数据的使用率,使现代数据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3.1强化水利水电工程的生产考核机制和经济运行模式

可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生产考核机制与经济运行模式的方式,来避免因建筑工程自身生产过程过于复杂而带来的影响。应该建立一系列能全面体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成效的工作生产运行指标,以此保障水利水电相关工程的正常生产建设的秩序。其目的在于,促使其更好地在相关制度层面维护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

3.2强化安全生产和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的管理

应时刻注意生产安全并且有效地管理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两者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法制规则相关体系的逐渐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目的在于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制度,起到良好的技术方面监督效果。还可以在工程施工前,总结以前类似的施工方面的实际案例以对生产人员进行相关教育,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在生产方面的安全。

3.3对技术方面的管理

当代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巨大,工程在建设期间需要多种技术相互配合使用,那么工程技术使用的设计方案具有很大的价值,这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可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最主要还可以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3.3.1健全法律制度

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国家先后颁发了多项法律来完善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生产管理办法》等。

3.3.2加强安全保护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行的过程当中,注重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安全,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保障施工的安全。

3.3.3制定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浩大,在施工过程当中工作繁多,部门负责人应该将责任分配到个人,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能,一旦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技术问题,要有人负责,及时解决,从而达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各项指标,确保工程的质量。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需要应用到的施工技术种类较多,本文分析了三种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并介绍了三种新兴的现代施工技术。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现代的施工技术在某些方面上是相互交融的。所以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建设施工人员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学习新的施工技术,熟练掌握传统施工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与工程实际,选出科学合理、节能环保、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施工技术,使水利水电工程得以进一步发展,为经济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文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传播,2010,24:15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