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及护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及护理要点

毛金金

毛金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310018)

摘要: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熟悉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机制、对病人的危害、预防及其处理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全身麻醉;术后躁动;原因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7-0126-01

1定义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EA,emergenceagitation;emergencedelirium)是指患者在全身麻醉停止,手术结束,麻醉苏醒时出现不自主运动、不听从医护人员的指令、语无伦次、哭喊或呻吟、企图拔除身上安置的各种管道等,严重时可造成管道脱落,患者自身的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1]。术后躁动是全麻后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术后患者处于全麻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常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躁动、定向障碍等[1]。

2原因分析

2.1麻醉因素,全麻手术使用的麻醉诱导剂、镇静剂和肌松剂等无论是成人或儿童,都将增加EA的发生率。如东莨菪碱可致术后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而阿托品也可致术后谵妄,思维混乱[2]。另外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吸入麻醉药如地氟烷、七氟烷、异氟烷等都容易导致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

2.2手术因素,进行一些手术时间长(>2h)、手术创伤大的手术时,患者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肢体约束,肌肉酸痛等不适也会引起苏醒期的躁动。

2.3疼痛因素,术后切口的疼痛是EA最主要的原因[3]。手术切口大,术中内脏牵拉,镇痛不完全等引起术后疼痛,患者呼吸、咳嗽、搬运等都会牵扯引起切口剧烈疼痛,使患者在复苏的过程中难以忍受,其中对于术毕未清醒或未完全清醒的患者因为无法配合,不能交流而异常烦躁。

2.4管道因素,特别是导尿管、气管导管及鼻胃管、鼻营养管等胃肠引流管。导尿管对膀胱及尿道的刺激是男性病人术后躁动的常见原因[4];术后患者意识初步恢复,不能耐受气管导管、胃肠引流管,特别是在行气管内吸痰时,患者表现为极度烦躁。

2.5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全麻术后如意识已恢复而肌松药作用未完全代谢时,病人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而出现胸闷、窒息感、无助恐惧而导致躁动。

2.6其他术后躁动发生率以胸外科手术病人最高,静吸复合全麻高于全静脉麻醉,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一般为家庭的支柱,术前心理压力大,担心手术风险、预后情况,医疗费用等问题,心理比较脆弱,可增加EA的发生,而且男性大多有吸烟饮酒史,对于手术、疼痛等耐受差,因此其EA的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女性),外向型性格者多于内向型性格者,A型血型者明显多于其他血型者[3]。

3护理要点

3.1做好术前宣教,建立术前宣教制度,即在术前一天到普通病房向患者家属进行宣教,详细给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及重要性,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同时提出如果患者发生躁动我们可能采取的措施,如保护性使用约束带等,并签署“保护性约束同意书”,了解患者性格特征、文化修养、家庭背景及心理状态,消除紧张增加信任。

3.2安全护理,苏醒期的患者入PACU(麻醉术后恢复室)后,持续监护,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加用床档防止患者躁动时出现坠床或意外损伤,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避免患者躁动时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对于未清醒或不配合患者遵医嘱约束双手。

3.3镇静、镇痛管理,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术中合理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可减少全麻苏醒期因切口疼痛引起的躁动,对于开腹手术切口较大的病人,在经得病人或家属签字同意后可选择止痛泵控制疼痛。术后病人主诉疼痛时根据疼痛评分法准确评估疼痛程度,遵医嘱合理使用镇痛药,并持续观察药效。在使用杜冷丁、吗啡、苏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镇痛时务必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呼吸抑制的情况。

3.4减少管道刺激,全麻苏醒期气管导管对咽喉刺激大,患者感到不适而引起躁动,如病人神志清可配合,肌力佳,自主呼吸良好,应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对胃管不适者耐心做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留置胃管的意义及自行拔管的不良后果。对苏醒期感到尿管不适者,先确定患者尿管是否通畅,膀胱是否充盈,在排除尿管不通或尿潴留等情况后,耐心向患者解释留置尿管的不适及自行拔管的严重后果。

3.5根据不同诱因选择恰当的措施术后苏醒期是围麻醉期的一个危险阶段,是各种并发症的高峰期,在消除病因,躁动仍持续,切忌在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情况下使用镇静剂[2]。如由于术后呼吸没有完全恢复,或者有呼吸遗忘、呼吸次数少、潮气量不足等引起二氧化碳蓄积病人最初的表现可为烦躁、不安,进一步才发展为震颤、谵妄、嗜睡和昏迷等呼吸性酸中毒的表现。如果一开始没有正确评估原因,可能就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而加重呼酸的程度,造成二氧化碳麻醉。

3.6改善环境医护人员在操作和工作中切忌大声喧哗、动作粗鲁,尽量减少心电监护、呼吸机等各种仪器报警的噪音。

4.结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临床现象,引起躁动的原因也很多,很难完全防治其发生,作为麻醉医生应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合理镇痛,把握合适的拔管时机[5]等。而PACU的护士应仔细观察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充分了解患者的高危因素,尽量减少各种诱因,对躁动患者合理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护理计划,遵医嘱安全镇静镇痛,可减少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发生躁动,也可以避免因躁动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危害,提高患者苏醒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武艳华.2012年河南省现代手术室护理安全暨管理学术交流会议[R]

[2]靳三庆,庞婷,梁青春.200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报告[R]。

[3]李仁虎,李元海,徐露等.1200例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徽医药,2011,(2):186-188.。

[4]钱娟芳。全麻术后烦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06):561-562.

[5].黄瑞云,宣庆,陈海明.全麻术后躁动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探讨[J].广西医院,2010(7):82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