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男女性避孕节育研究进展

徐志才1李洪臻1吴光欣1邱毅2(通讯作者)

徐志才1李洪臻1吴光欣1邱毅2(通讯作者)(1山东省安丘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山东安丘262100)

(2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1)

【中图分类号】R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147-01

男女性避孕节育对控制人口过快生长及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避孕节育技术不论从药物还是器具(米非司酮早期流产药物、IUD等)的研究和应用都有了长足进步。

1女性避孕节育研究进展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是一种长效、简便、安全的避孕方法,全世界大约1.5亿人使用,也是我国育龄妇女使用最普遍的避孕措施,约占全球使用IUD总数的80%左右[1-3],目前我国使用的IUD有22种、84个型号。尽管IUD的避孕效果总体已经有很大进步,但各种IUD仍不同程度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特别是IUD脱落下移的问题有赖于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国家人口计生委对我国12万例使用IUD避孕的妇女调查显示,全部IUD五年累计不良停用率平均为23.31%。我国是宫内节育器(IUD)使用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使用IUD妇女的三分之二。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的推进,育龄妇女对避孕节育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简便性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开展宫内节育器多品种、多中心、多因素、大样本综合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是十分重要的,也为今后研制开发新一代长效、高效、安全、副作用小的IUD提供理论依据。输卵管绝育是人类控制生育的常用方法之一。20世纪70-80年代手术绝育曾是我国已完成生育计划妇女永久性节育的措施之一。女性输卵管绝育占节育总数的39.9%,对有效控制我国人口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90年代,可复性、创伤性较小的输卵管栓堵(苯酚糊)和粘堵(聚氨酯硅胶糊)术在全国推广应用。但由于所采用的高分子材料未标准化,注药或栓堵效果难以判断,注入或固定后,易流出与脱落,失败率较高,可复性差而中断临床应用。目前,我所正在研制开发一种可复性的输卵管记忆钛避孕栓,通过宫腔镜由输卵管口推入输卵管间质部,机械性阻塞输卵管管腔,达到可复性避孕目的。输卵管记忆新材料(镍钛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聚合体)栓子于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同时获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输卵管记忆合金栓塞及其放置器)。这种新型可复性输卵管绝育术的推广应用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男性避孕节育研究进展

目前男性可采用的有效控制生育的方法主要有性交中断(体外排精)、避孕套(阴茎套)和输精管绝育术。性交中断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避孕方法,该方法可能对某些人产生心理压力,影响性生活的质量,并且避孕失败率较高。阴茎套最初是为了预防性传播疾病,用于避孕已有250年的历史。全世界约有4600万对夫妇使用阴茎套作为避孕方法,发达国家约占2/3,在我国占4%左右。输精管绝育术产生于19世纪,直到20世纪60年代,它才真正成为人类控制自身繁衍的一种节育方法。至1987年,全世界已有5000万男性接受了输精管绝育术,其中中国占50%。近30多年来,为了提高输精管结扎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改进,并根椐手术器械、输精管固定方法,手术入径、输精管提取及残端处理的不同启用了相应的手术名称。如:钳穿法、直视钳穿法、注射针头固定法。其共同特点为:损伤小、操作简易、有效、并易被受术者接受。除了对输精管结扎术的一些改良外,至今尚未发明在临床上应用的其他避孕节育方法。然而,世界上很多民意测验报道显示,参与测试的65%-90%男性愿意使用避孕方法。

目前全球范围内男性参与节育的数量和比例逐渐增高,依赖男性节育的家庭占所有避孕家庭的1/4以上。理想的男性节育方法应该具备下列条件:①不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②不影响性功能和第二性征。③起效快、效果可靠。④可复性好。⑤对子代无影响。⑥价格低廉,易获得,夫妇双方乐于接受。这是评价现有方法的标准,也是今后研究的指导方向。避孕药物的研究,尤其是长效雄激素与孕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的联用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激素避孕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可逆性好、接受性高的避孕新法;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为研究附睾功能,开发避孕新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目前都是在实验阶段,由于激素药物的副作用或其他原因,仍不能进入临床大面积推广应用。安全、有效、可逆的男性节育措施可以促进男性参与避孕,降低女性流产比例和风险,控制生育率,但目前临床可选择的方法仅有阴茎套和输精管结扎术两种,因此,男性避孕节育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为男性参与计划生育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法。目前,通过对男性不育患者的研究,发现抗精子抗体可以导致男性免疫性不育,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人员开始从精子蛋白或Y染色体基因方面进行男性避孕研究,拟研制精子蛋白免疫避孕疫苗或遮蔽某些Y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可能在未来的10年中在男性避孕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吴尚纯.宫内节育器的应用进展.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9,28(2):75-77.

[2]UnitedNations,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Populationpision.Worldcontraceptiveuse2007.2011-3-1.AvailablefromURL.

[3]UnitedNations,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Populationpision.Worldcontraceptiveuse2009.2011—3-1.Availablefrom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