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目标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3

谈新目标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徐小英

谈新目标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徐小英

摘要:导入,这是感知教材,是知识的输入阶段;阅读,这是理解教材,是输入的重要阶段;训练,这是巩固和运用知识,是输出阶段。

关键词:导入;阅读;练习

作者简介:徐小英,任教于浙江省上虞市百官中学。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习英语的主要的途径之一。那么在阅读课中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新教材摆脱了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课文,死抠语法的教学模式,笔者在英语学习和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逐步形成了“导入(presentation)——阅读(Reading)——练习(practice)”的教学模式。

一、导入——感知教材

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理解书本就比较容易。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必要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就只能生吞活剥,食而不化。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

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我们要让学生对要阅读的内容感兴趣,想去读,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以GoforIt,Grade9,Unit5Reading“Whatwouldyoudoif…”为例,当阅读关于“Problems”的时候,笔者首先画出一个禁止吸烟的符号,然后问:

Whatdoesitmean?

Wherecanyoufindit?

Issmokingallowed?WhyorWhynot?

Doesyourfathersmoke?

Howmuchmoneydoeshespendonsmokingeverymonth?

Whatdoyouthinkofsmoking?Why?

同学们谈论着这些问题,思维很活跃,而且谈论了其他很多问题,最后是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学习非常主动。

2.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减轻学生读前的紧张感。例如在上GoforIt,Grade9,Unit6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的阅读时,笔者首先播放不同种类的音乐,如Popmusic,Classicmusic,Popmusicandjazz等等,让他们从中辨别,从而加深对music的了解,为学新课作准备。

3.借助媒体,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阅读的强烈愿望。如在上GoforIt,Grade9,Unit9Reading“Doyouknowwhenbasketballwasinvented?”的时候,笔者首先让学生们在媒体上看美国NBA篮球比赛,同学们非常激动,也很感兴趣,然后笔者就引入今天的课题“basketball”,让同学们去读,他们主动而且认真地读,也非常轻松,阅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4.帮助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可以用以旧联新的方法学习有关生词、短语。如教GoforIt,Grade9,Unit7ReadingI’dlovetosailacrossthePacific.笔者安排下列操练题学习生词。Findthemeaningofthewords.

1)totravelonwaterbyship.:(sail)

2)oneofthebiggestoceans:(Pacific)

3)somethinglearntastheresult:(findings)

4)goondoingsth.:(continue)

5)quiteafew:(many)

6)apersonwhotranslatefromonelanguagetoanother:(translator)

当把这几个单词引出后,就扫除了同学们读这篇文章的障碍,一篇本身比较难的文章,同学们读得很轻松。

以上所有这些热身活动意义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教材

这也是输入,是输入的重要阶段。毛泽东同志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理解教材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辩证过程,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认识,给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础。

1.阅读的种类可分下面三种:

(1)掠读(Skimming)。即通过对文章标题和首尾句的阅读,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意图或文章所要涉及的问题,这是为抓住段落特点,抓住主题句,抓住关键词的阅读方式。

(2)跳读(Scanning)。这是一种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辨认的过程。这是在同学们对阅读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关信息的阅读方式。

(3)研读(Close-reading)。指学生在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深入细致的阅读,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阅读的层次

阅读理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阅读课教学一般经过下面几个层次:

第一步:略读或粗读(Skimming):布置任务(理解大意)→粗读→检查。

第二步:精读(IntensiveReading):布置任务(抓细节/找主题句/猜词义等等)→按具体任务要求去读→检查。

第三步:熟读(ProficientReading):布置任务(详细理解全文)→细读并划出段落、重点和疑点→检查。

第四步:研读(CloseReading):布置任务(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研读(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活跃思想,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检查。

最后:小结(Conclusion)

检查的方法包括多项选择、正误判断、Yes/No和WH问题、完型填空、信息转换等等。

以上阅读理解的几个层次经过了"读→议→再读→再议"的往复,以及"整体理解→局部理解→整体理解"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的宏观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为巩固和运用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练习——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Consolidation,Practice)这是输出阶段

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使知识在记忆中痕迹得到强化,形成牢固的联系。但学生理解、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会运用知识,不等于形成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在反复练习中,才能形成的。阅读课的训练方法有:

1.问答——就课文提问题。提问有多种,可以是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

2.就课文改编成对话。如教GoforIt,Grade9,Unit3Reading“ShouldIbeallowedtomakemyowndecision?”时,笔者把课文编成Narrator,parentsandson三人的对话,让学生补全并表演。

3.复述课文,这是课文教学较常用的以内容为中心的练习,可由引导式复述逐步进入自由复述。引导方式有:提纲、关键词、图表及图画。复述要防止背说,一定要启发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内容上,把所理解的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如教GoforIt,Grade9,Unit8reading“Beingavolunteerisgreat!”笔者把课文的主要线索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复述:

LiHuiping----lovetoread----helpyoungchildrentoread----dowhatshelovestodo

LinPei------lovesanimals-------workinananimalhospital------learnmoreaboutanimals

ZhuMing-----lovetosing-----singforpeopleatthehospital-----meetsomewonderfulpeople

4.角色扮演(RolePlay),这是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同学要扮演一个角色,设置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这样达到阅读的最高层次,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如教GoforIt,Grade8下,Unit7“Wouldyoumindkeepingvoicedown?”时,当学生读完后,笔者就要求学生再看图,思考并讨论你能给违反礼节的人提出礼貌的建议,边表演边提建议,同学们表演得非常好,他们从中也受到了教育新课标的一个理念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5.书面输出,就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续写、缩写、扩写和写体会等。这既培养了学生阅读技能,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作为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阅读课教学不能只重视知识点或停留在知识的识记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具备加工、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用自己的观点去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让学生融会贯通,使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开拓思路、勇于创新,更好地培养自己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承锋,张丹编.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韩丽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英语周报(教师版),2004(4).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百官中学

邮政编码:312300

OnJuniorHighSchoolEnglishReadingTeachinginNewStandard

XuXiaoying

Abstract:Introductionisthestageofperceivingtextbooksandinputtingknowledge;readingisthestageofunderstandingtextbooks;trainingisoutputtingstageofconsolidatingandapplyingknowledge.

Keywords:introduction;reading;exerci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