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大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王俊平

新疆伊犁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835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缺水问题非常严重的国家。在东南沿海地区,虽然降水量较为丰沛,但由于用水量过大,导致缺水问题比较突出。而在西北内陆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此现象更加明显。这对农业、经济等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制约因素。而大型灌区的存在则缓解了这一状况。

关键词:大型灌区;节水灌溉;技术改造

1节水灌溉的含义

所谓节水灌溉指的是对传统灌水、用水等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利用21世纪先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微喷技术、滴灌技术等,传统的满灌技术。不但能降低水资源浪费,而且还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从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资源。节水灌溉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灌区节水管理等。从水资源利用到农田灌溉,包括众多环节:水资源调配、运输、灌溉、农作物吸收等。而节水灌溉技术就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逐渐完善各个环节,以减少水资源流失。我国幅员辽阔地形错综复杂,不同灌区其特点也不尽相同,此时就需要对每个灌区都要有与之相对立的节水技术,就我国目前节水灌溉技术而言,大型灌区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仍然任重道远。

2大型灌区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大型灌区是我国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的主要基地。尤其是在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发展灌溉农业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大型灌区的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

2.1大型灌区对农业生产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大型灌区基础设施完善,自然条件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亩产量高,能够保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为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前提。随着农业的逐渐信息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大型灌区将为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目标保驾护航。

2.2大型灌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视

大型灌区不但在农业灌溉中的作用巨大,而且担负着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的重任。很多大型灌区对城镇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2.3大型灌区能够促进环境保护

大型灌区丰富的水资源,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尤其是在比较干旱缺水的地区,大型灌区还起着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抑制水土流失等作用。

2.4大型灌区能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大型灌区完备的配套设施能够带动所在地区其他产业如林业、牧业、渔业等的发展。大型灌区之中一般都有配套的道路、水源等基础设施,它能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环境。

3我国大型灌区对节水技术进行改造的重大意义

(1)我国30万亩以上的402处大型灌区以全国24%的用水量和占全国11%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22%的粮食。大型灌区实施节水措施,对节水技术进行改造,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还使大型灌区内生活着的2.1亿农民和被提供着生活与工业用水的2亿多城镇人口直接受益。通过对大型灌区节水技术进行改造,灌区的供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灌水周期缩短,农业抗灾能力增强,种植结构优化,农民积极性得到调动,社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同时也使灌区与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不仅实现了灌区用水的科学化、合理化,也使灌区成为推动本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而达到工程、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以及风险最小化的目的。

(2)对大型灌区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工程,可以减少灌溉用水的无效消耗,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遏制地下水的进一步超采,防止大面积的土壤次生盐渍化,节余的水量可部分用于维护生态环境,对保护生态系统、改善水环境、防止土壤沙化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我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以及措施

4.1逐步完善灌区管理体制

通过对我国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型灌区水利工程用水管理中,普遍存在很多不利于节水的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想实现灌区节水的目的,就必须结合大型灌区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灌区管理制度,并制度出科学合理的灌溉用水定额机制,逐步改善产传统水费的收取方式,并改进测水相关设备,对灌区节水技术进行改造。同时在节水管理方面,既要充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实际需求。及时是水资比较丰富的区域,也不能肆意浪费水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调度调节措施把水资源的调度到缺乏水资源的地区,最大限度上实现是水资源的利用率。

4.2管道输水灌溉

管道输水灌溉是减少输水损失的一种节水灌溉方法,具有省地、省工,减少蒸发和渗漏,便于交通,利于耕作,管理维修简单等优点,可节水20%~30%,但一次性投资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在灌区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可采用。管道输水线布置,一般以井为单位,自成系统,中浅井控制70~100亩,深井200~300亩,工程主要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部分在水泵出水口安装进气阀,沿管线每间隔60m左右安装一个出水口,出水口与地面软管或垄沟相连,将水输送到畦田。地下部分,主要是硬塑管或砼管及管件,经测算每亩造价约60元。机井布置尽可能靠近斗渠,井与斗渠相连,以利于多井汇浇。目前,灌区内已有60万亩实现了管灌,此技术还在继续推广,做到井渠双配套,达到节水型高标准田园化。

4.3非充分灌溉技术

非充分灌溉是针对水资源的紧缺性与用水效率低下的普遍性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灌水量不能完全满足作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需水量的灌溉。就是将有限的水科学合理(非足额)的安排在对产量影响比较大,并能产生较高经济价值的水分临界期供水。在非水分临界期少供水或不供水。也就是说,一方面,针对大水漫灌造成的水渗漏引起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可以采用滴灌或者喷灌的方式,使作物处在既不缺水又能健康成长的状态;另一方面,充分掌握作物具体在需要多少水的情况下能健康成长且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在灌溉的时候控制水量,使植物得到的水分刚好控制在这个临界点上。此技术既能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又能对水资源达到最大程度的节约,因此应引起重视。

4.4喷灌技术

喷灌是借助水泵和管道系统,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到空中,散为细小水滴,再降落到田间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它与地面灌溉方法相比,具有灌水均匀,可节水50%以上,适应范围广,省地、省劳、增产(省地7%~10%,省劳50%~90%;粮食作物增产20%~30%,蔬菜增产50%~100%)及减免低温、高温、旱风危害等优点,但一次性投资较高。灌溉系统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三种。本着投资低、效果好、安装简便,群众易掌握,管理维修方便等,选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为宜。半固定式喷灌系统,这种系统的动力,水泵和干管是固定的,而喷头和支管是可以移动的。在干管上装有若干给水栓,一根支管一般带有2~10个喷头,支管接在给水栓上,由干管供水喷灌,喷好后移动到另一个给水栓上继续喷灌。

5结语

大型灌区对灌溉技术进行改造,实行先进、合理的节水技术,不但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作物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带动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工程。因此,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的施工管理[J].孔德岩.民营科技.2017(08)

[2]月亮泡东灌区节水改造技术探讨[J].王凤娇.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04)

[3]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浅谈[J].吴永鹏.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5)

[4]探究灌区节水灌溉的创新方式[J].冯超.内蒙古水利.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