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与母乳喂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与母乳喂养

张淑琴

张淑琴

包头市昆区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中图分类号]R71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0047-02

对120例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产后指导、心理护理、护理干预等取得良好效果。充分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提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恢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是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在30%~35%之间。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与重视,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我院对120例

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产后抑郁症120例,其中初产妇87例、经产妇33例、剖宫产38例。新生儿男性51例、女性69例,产妇年龄19~38岁,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38例、高中39例、大专17例、本科10例、研究生1例。均无严重智能障碍,精神症状或阳性家族史。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在分娩后的2周出现症状。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主要临床表现:抑郁、情绪低落、严重焦虑、自责、经常无故哭泣、失眠、容易疲劳、精神不能集中、紧张、对任何事物缺乏兴趣、照顾婴儿失去信心、,经常无故发脾气,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及妄想。

2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

2.1性格因素:性格外向者易于平衡心理,抑郁程度轻微,或时间短暂;性格内向者遇到不良刺激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2.2生理因素:

分娩过程中,机体内分泌变化很大尤其是产后24小时,妊娠期间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逐渐增高到峰值,分娩后3~5天逐渐降至基础水平。有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可能越大。产时、产后并发症及难产、滞产、手术是产后抑郁的常见诱因。产妇疾病,尤其是感染发热或残疾亦可促发产后抑郁,有经前期综合征者较正常人群发病率高。

2.3心理因素:好强、固执、敏感等性格或分娩前后心理准备不足,可造成产妇心理紧张焦虑,从而延长产程导致胎盘娩出时出血量过多。部分产妇受传统育儿观的影响,一旦出现心理预期失落,情绪大多转为抑郁消沉;由于分娩前后机体内分泌变化,孕产妇情绪自控力差,外界的微小刺激可能成为强烈的心理应激源,而产后的心身疲惫是其在应对方式上多被动采取压抑消沉的行为;对做母亲角色转换心理准备不足,心理上有失落感;部分个体有幼稚化现象,产后育儿知识及经验不足,产生较重的挫败感。产妇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幸事件又大大的影响其心理。

2.4家庭及社会因素:

对产妇而言,最大的社会支持来源于其丈夫。个人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对婚姻的满意度,家人对婴儿及产妇的满意度,产后家庭和睦程度,经济负担能力,婆媳关系的和谐程度,产妇自己的工作取向和孩子照看情况等都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2.5产科及婴儿因素对分娩方式、分娩疼痛感到恐惧,产时并发症是产后抑郁发病的主要因素。剖宫产对产妇心理会造成更多的不良影响,剖宫产产妇心理压力较大,这可能与疼痛、出血、活动不便、对新生儿的担心等有关。同样,有产时并发症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状明显高于正常分娩者。由于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心理,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影响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导致难产,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不良的分娩结局如婴儿身体畸形、生病、爱哭闹等都会引起产后抑郁;母乳喂养困难也增加了发病的危险性。产科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可影响和改变产妇的情绪和状态。

3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与母乳喂养

3.1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健康教育

建立孕妇学校由专业工作人员讲解妊娠、分娩的知识,自我照顾的方法,特别介绍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什么是产后抑郁症,其发病机理、原因,如何预防,如何处理等等。指导孕妇练习产前运动;与产妇讨论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指导孕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帮助孕妇了解分娩过程,并对有并发症的孕妇积极帮助其调整心态使其树立信心`减轻紧张与恐惧心理.

3.2在分娩过程中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分娩过程中有92%的产妇有恐惧心理,工作人员态度热情,分娩时的疼痛影响进食,消耗增加产妇处于疲乏劳累状态,生理上的不适应会导致产妇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在全程持续给以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鼓励并帮助产妇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体力。医护人员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语言是信息传递最好的媒介。用亲切、友善的语言指导产妇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分娩。通过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她们处于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分娩方式及产时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积极处理孕妇异常情况,尽量消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分娩时可根据产妇需求安排其丈夫在场,以减少产妇的恐惧与不安。

3.3产后抑郁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泌乳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有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的生理过程,催乳素在泌乳的启动和维持乳汁分泌中起重要作用,频繁吸吮乳头及乳房的排空亦是重要因素。抑郁的产母因神经内分泌的显著变化,影响了乳汁的分泌,同时由于情绪低落,容易疲劳,饮食睡眠欠佳,自认为乳汁分泌不足,不积极进行早吸吮,按需哺乳,影响婴儿吸吮乳头的次数和乳房排空,致乳汁分泌始动时间延迟,乳汁分泌量不足。胎儿娩出后,进行早接触,建立母子感情。通过新生儿的吸吮过程,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并为母乳喂养的成功奠定基础。

3.4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可以使产妇心情舒畅。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落实陪伴制度。过度的困乏是产妇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若,尤其是敏感问题,比如婴儿的性别、产后体型的恢复、孩子将加重经济负担等,应尽可能避免。

3.5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

初为人母,对如何喂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正确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气质,往往感到十分困难,这时应积极主动与产妇交流,用心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表现出同情心,主动关心她们,鼓励她们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常向家人及朋友特别是丈夫倾诉,多与其他新妈妈聊天谈谈各自感受。保持愉快心情,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消除产妇自认为无能的心态,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婴儿,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提倡母乳喂养好。

3.6保证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

丈夫应主动协调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尽可能多陪伴在产妇身边。家庭、社会及其他有关人员应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耐心倾听其倾诉,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感到自己在社会中、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指导产妇注意调整心态,加强产后的生活护理,正确对待和处理产褥期间工作生活的各种变化,尽早融入社会生活中。

3.7产后的饮食保健

产后的饮食保健合理的营养可使产后机体迅速康复,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保持健康及预防疾病的作用。据计算,哺乳期母亲每日需增加800千卡热量,且随着婴儿的长大而增加,产妇每天合理的营养可保持足够的热量来源和足够的乳汁。每日营养要有充足的热量、食新鲜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预防便秘。并注意补钙,以防母婴缺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