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1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研究

张维斌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枣阳441200)

【摘要】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创伤小,定位准确,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上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小骨窗开颅手术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093-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而在该种疾病的影响下,患者很容易出现其他心血管疾病[1]。其中,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最为常见,其发病速度快,病情进展快,死亡率与致残率均相对较高[2]。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而由于该种疾病需要开颅,其风险性也相对较大。手术方法与手术时间的控制,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存活率与生存质量。小骨窗开颅手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颅内疾病手术治疗方案,我院将其运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对应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64.23±6.38)岁;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63.56±6.37)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其主要步骤为:(1)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静脉麻醉;(2)根据对应的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脑部血肿部位,并给予对应的标记,以便于手术;(3)在标记处做一6~8cm切口,对其组织加以分离,适当的扩大骨窗约3~4cm最佳;(4)根据标记,定位血肿,并分离其阻挡组织,进入血肿处,对其进行清理;(5)以盐水冲洗至其流出液体相对清亮最佳,然后给予其止血,如果患者脑压过低,必须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

1.3评价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血肿清除≥90%;(2)有效:血肿清除70%~90%;(3)无效:血肿清除<70%或者患者死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表两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治疗需要保证其时效性,在手术方案的选择上,需要尽可能保持其简单性,术中创伤较小,以便于其临床的开展[3]。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很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使得其恢复后,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还会使得其生命受到威胁[4]。对此,临床对于该种治疗方案的应用存在一定的质疑。小骨窗开颅手术在该种背景下,有了一定的运用契机。该种术式,在术前会采用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脑出血发病部位加以确定,从而使得术中定位难度降低。不需要后期修补微小的颅骨缺损,避免了对患者的二次手术伤害,极大的降低了对患者的影响。另外,该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其临床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潼.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48):73-74.

[2]郭奕浩,黄永谊,余永明等.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80,982.

[3]李亚平,贺桢令,王全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照分析[J].重庆医学,2004,33(10):1455-1457.

[4]王庆,宋良山,杨帮国等.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85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