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评价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评价及护理分析

李小君

李小君

(重庆市武隆县人民医院重庆武隆4085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4月到2015年7月期间诊治的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2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n=6)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n=6)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6.9%,远低于对照组的17.2%,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性、持续性,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则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确保患者置管安全。

【关键词】血液透析;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56-02

本研究为明确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对12例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12例血液透析患者均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并在知情状态下签订了同意书。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6例。其中,观察组中男4例,女2例,年龄为48~74岁,平均年龄为(59.8±4.6)岁;基础性疾病:多囊肾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糖尿病肾病1例,高血压肾病2例;对照组中男3例,女3例,年龄为48~80岁,平均年龄为(59.8±4.5)岁;基础性疾病:多囊肾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1例,高血压肾病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性疾病等资料的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即麻醉后应用Seldinger技术在颈内静脉处穿刺,皮下隧道15cm部位固定好涤纶套,距离出口约3cm,应用3M敷料妥善覆盖其导管出口。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起居护理、环境护理、导管护理、体征监测和常规心理疏导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

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其护理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首先,留置导管前,需为患者详细讲解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基本知识,让患者明白留置导管作用以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注意插管部位清洁;其次,强调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方便性,消除患者紧张、忧虑情绪;②透析护理:患者透析治疗期间,需核对全部透析参数,上机时给予消毒处理,注意局部卫生,戴好口罩,将患者头部偏于一侧。透析时,检查导管并避免其移位,注意将导管暴露在外,并检查导管的植入口,查看其是否存在分泌物感染、渗血和红肿现象。在导管的植入口皮肤进行消毒,再使用无菌纱布妥善覆盖伤口。肝素帽打开前后均要消毒,负压回抽封管肝素,观察有无血栓,使用氯化钠溶液冲洗导管,再连接至管路,连接处则使用无菌纱布予以包裹,妥善固定后给予保护。透析后,采取氯化钠溶液再次冲洗导管,观察导管管腔,确定管腔内部没有血液时打开无菌纱布,把洗必泰均匀喷撒于伤口组织上。待消毒液干燥后使用肝素盐水封好导管。③感染预防护理。定期清洁患者创口以及四周皮肤,避免感染。一旦发生局部感染,导管口四周或者隧道表面皮肤呈现热、肿、红情况,并伴随脓性分泌物。定时给予局部消毒处理,更换敷料后,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发生隧道感染后,可出现皮下隧道肿胀现象,感染严重患者需立即拔除导管。全身感染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后1h可能发生畏寒情况,严重者有寒战表现,继而发生周身发热症状,护理人员应考虑是否因导管内部细菌繁殖而引发全身感染。④预防血栓护理;每月预防性用尿激酶导管融栓一次。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采用χ2检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资料对比采取t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本组研究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观察组并发血流不畅1例、导管感染0例,其并发症发生率是16.6%

对照组并发血流不畅例,导管感染1例,导管血栓形成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是3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可靠性强、稳定性高的血管通路,是确保血液透析治疗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1]。目前,绝大部分患者均应用动静脉内瘘保证血液透析的可持续性、血液充足性和安全性。然而,对于血管条件较差、不适宜该方法的患者,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则是其最佳选择[2]。而在患者透析治疗期间给予恰当护理干预,从而预防其出现并发症,一向是血液透析研究人员的重要探究课题[3]。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置管前进行健康宣教,通过为患者讲解置管基本知识以及相应注意事项,以增进患者对于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作用的认知,提升其治疗积极性,并打消因不了解相应知识而产生的担忧、紧张等不良情绪。透析护理则要求护理人员确保透析参数正确,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通过导管消毒、皮肤消毒等避免感染,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治疗。而感染预防护理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的预防感染力度,经敷料更换、口服抗生素、病情观察等方式预防患者发生感染,保证其置管安全性和有效性。据本组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6.6%,与对照组的33相比明显较低,证实了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综合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葛加红.护理干预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81-82.

[2]周晨晨.莫非定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干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73-74.

[3]赵歆晖,朱爱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J].现代医学.2012,40(5):50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