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膨胀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房间隔膨胀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刘斌

刘斌(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功能检查科山东泰安271000)

【中图分类号】R7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165-01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膨胀瘤(AS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ASA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观察主动脉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及剑下双房切面膨胀瘤的形态学特征。结果21例ASA患者的房间隔卵圆窝处变薄,呈“弧形”或“半环形”向一侧心房膨出,膨出幅度11~21.5mm,基底部直径15.5~40mm。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ASA特异性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房间隔膨胀瘤超声诊断

房间隔膨胀瘤(atrialseptalaneurysm,ASA)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疾病,本院近三年来发现21例ASA患者,大多数患者在检查其他疾病时或体检中查超声心动图被发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1例ASA患者经常规超声心动图查出,男8例,女13例,年龄28~76岁,以57~67岁居多,其中,原发性高血压者16例,糖尿病患者7例,风湿性心脏病者1例,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者1例。

1.2检查仪器与方法

使用美国PhilipsIE33、PhilipsIU22超声诊断仪,S5-1探头,患者取450~900左侧卧位,常规进行所有切面的检查并记录,在主动脉短轴、心尖四腔心切面及剑下双房切面,重点观察房间隔膨胀瘤发生的部位、瘤体部有无筛孔或缺损及心腔内血流动力学情况,并统一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瘤体膨出幅度及基底部直径。

1.3诊断标准

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间隔局限性瘤样凸入一侧心房或在两房间摆动,膨出幅度>10mm,基底直径>15mm(成人)或膨出幅度>25%左或右房横径(小儿)。

2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均为成年人,房间隔膨胀瘤均持续向右房侧膨出,呈“弧形”或“囊袋样”,位置均位于卵圆窝处,明显变薄,瘤体厚度均薄于想连续的房间隔,房间隔正常的直线形特点消失,瘤体膨出幅度(瘤体顶部至房间隔水平垂直距离)平均约16.5mm(11~21.5mm),基底部平均直径约19.4mm(15.5~40mm)。瘤体可随心动周期轻微摆动,舒张期最为明显,二维图像均未发现瘤体有明显附壁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显示瘤体内血流信号普遍较周边暗淡,未发现充盈缺损,一例可见瘤体内自发显影,提示血流缓慢,有血栓形成倾向。其中2例可见卵圆窝处瘤壁不连续(均经外院临床手术证实,其中一例偏上腔型),缺损口约4.8mm、7.6mm,断端回声略强,摆动幅度较大,彩色多普勒可见房水平左向右穿隔血流信号。1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左房扩大,5例伴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5例伴肺动脉高压,4例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伴心律失常。

3讨论

房间隔膨胀瘤是一种少见的房间隔及卵圆窝病变,在形态学上表现为房间隔全部或部分向低压侧膨隆而形成的瘤样膨出[1],或者随心动周期摆动于两房间。本组病例,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左房扩大,其中12例左房增大是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改变的早期表现;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受累,中度狭窄并中量返流;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者,二尖瓣偏心性重度返流,均使左房压升高,故向右房侧(即低压侧)膨出,当严重肺动脉高压或严重的肺动脉瓣狭窄时,右房压高于左房压,则膨向左房侧(本组病例中,5例均为轻度肺动脉高压);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使左室、左房压力增加,所以膨胀瘤的膨出方向与房间隔两侧的房压差关系密切。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者,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瘤体轻微摆动于两房之间者,可能为心脏舒缩双房间压力变化所致。

经长期观察,许多人存在房间隔的轻微膨出[2],所以ASA诊断需慎重,其病理机制多认为由于房间隔结缔组织的发育缺陷或异常,双房间存在压力阶差。单纯AS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各心腔大小正常,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可不予治疗,只需定期复查即可。若瘤体过大,合并其他病变,比如流入道梗阻、心律失常、瘤体破裂或房间隔缺损、血栓形成等,致使血流动力学发生障碍,甚至有发生体循环栓塞、肺栓塞的危险,此时则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综上所述,ASA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但ASA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疾患或继发性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则需要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而超声心动图是ASA的首选特异性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四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578.

[2]刘燕,李云安,杨燕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房间隔膨胀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