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在平行线间的折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1

遨游在平行线间的折线

郎维江

贵定二中郎维江

这是教完人教版“三角形”后的一次教学实践,正值期中考试前的复习,为了再现知识,重塑记忆,形成技能,辅助线的添置,沟通条件与结论的联系,我有四个意图:(1)结合相关知识,从多角度演练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2)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与发散思维;(3)降低问题起点,关注个性差异。着眼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4)在变化中发现规律、提炼思想。决定选用一个简单小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对刚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大演练。

一、直觉搭台,逻辑唱戏

题目:1、[人教版第五章23页,选择题(2)]如图1.AB∥CD∥EF。那么∠BAC+∠ACE+∠CEF=()

(A)180°(B)270°(C)360°(D)540°

点评:凭借直觉,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将不费吹灰之力,学生马上选择(C)。

因为AB∥CD

所以∠BAC+∠ACD=180°

同理∠DCE+∠CEF=180°

所以∠BAC+∠ACD+∠DCE+∠CEF=180°+180°

所以∠BAC+∠ACD+∠CEF=360°

题目2.如图2AB∥EF、∠A、∠C、∠E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法一:过C作CD∥AB

因为AB∥EF

所以CD∥AB∥EF这就还原。之后解法同上。

点评:与题目1相比,图中少了一条直线CD,少了二个条件(1)AB∥CD(2)CD∥EF,但由于题目1存在,问题2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模仿,添置辅助线,促进了学生的早慧。学生马上回答三角之和等于360°。

解决问题的关键转换成怎样作辅助线CD说明AB∥CD∥EF,从而降低了难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另辟蹊经、事半功倍

解法二:过A作CE的平行线AM(不过E作AC的平行线)

因为CE∥AM

所以∠E=∠1

∠C+∠2=180°

又因为AB∥EF

所以∠BAM+∠1=180

所以∠BAM+∠2+∠C+∠1=180°+180°

所以∠BAC+∠C+∠E=360°

解法三:过C作CG⊥AB是,所以∠AGC=90°

因为AB∥EF

所以∠AGC+∠CHE=180°

所以∠CHE=180°-∠AGC=180°-90°=90°

所以∠BAC=∠AGC+∠GCA=90°+∠GCA

∠FEC=∠CHE+∠HCE=90°+∠HCE

所以∠BAC+∠ACE+∠FEC=90°+∠GCA+∠ACE+90°+∠HCE

=180°+∠GCD+∠ACE+∠HCE

=180°+180°

=360°

点评: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解法,殊途同归,利用一题多解,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意识与发散思维。

三、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题目3:如图3,若∠A+∠C+∠E=360°

AB与EF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解法一:AB∥EF

过C作CD∥AB

所以∠A+∠ACD=180°

又因∠A+∠ACE+∠E=360°

所以∠DCE+∠E=180°

所以CD∥EF

所以AB∥EF

点评:题目2与题目3,题设与结论互置,说理方向也恰好相反(方法2、3、4、5略),题目3受题目2的牵引,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比迁移,唤醒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投石问路,激活思维

题目4:如图4,AB∥EF,猜想∠A、∠C、∠E之间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C=∠A+∠E

过C作CD∥AB

所以∠A=∠1

因为CD∥ABAB∥EF

所以CD∥EF

所以∠2=∠E

所以∠1+∠2=∠A+∠E

所以∠ACE=∠A+∠E

点评:以探索的方式,呈现适度的开放,营造了宽松的氛围,纵然投下一个小小的“石子”,也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的涟漪,使学生的思维在一次一次的冲浪中展示潜能,品尝成功的喜悦。

五、触类旁通,乘胜追求

题目5:如图四条折线时,若AB∥EF,则∠1+∠3+∠5=∠2+∠4,反之,若∠1+∠3+∠5=∠2+∠4,则AB∥EF。

说明过程略

点评:推广进一步引导学生,当两平行线之间有三条及三条以上折线时,可得同向所有角之和与异向所有角之和相等。

题目6:如图8,当有的折线在外时,若AB∥EF,则∠ACE=∠CEF-∠CAB,反之若∠ACE=∠CEF-∠CAB。

说明过程略

点评:启动起来的思维携带着无尽的能量,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开阔,以上的问题提出,蕴含着辩证的观点,由内到外,由少变多,完善了图形变化的种类,同时也展现了分类的思想。

有效的习题课教学,师生、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必须不可少,更要注意搭建学生“敢想敢做”的平台,以探索的方式呈现智谋的开放,营造宽松扭转的课堂,使他们在思维冲浪中展示潜能,将所教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