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班级管理初探

李聪敏

——分组管理

◆李聪敏山东省邹平县黛溪街道办事处黛溪小学256200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过渡时期,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逐步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这一时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但是由于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自控能力又较差,经常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违反纪律、完不成作业等现象,管理难度比较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可能会出现班级人心涣散、集体荣誉感差、学习无动力等现象,孩子的学业成绩会出现明显分化。更为严重的是,孩子在此期间养成的不良习惯,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甚至影响今后一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对来自老师的批评教育习以为常、不以为然,那么老师对他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根本不起作用。我原来以为是孩子们的荣誉感甚至是自尊心的丧失,但是在运动会上,我却看到孩子们为自己班级的荣誉拼搏、为自己班级的成绩欢呼,他们那种真挚的投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我们应该摆正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挖掘其潜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找到了一条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那就是分组管理。

第一,合理安排各组成员,增强学生合作的信心。我将班级分成四个大组,分组前,我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合理搭配,不能让有的小组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小组差,丧失信心。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当。这段时间,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他们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的愿望,也可增加他们合作的信心。

第二,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开展小组评比。为了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在黑板上专门开设了一块园地,来动态展示每个小组的具体表现。而在我的班级管理中,小组管理不仅与学习有关,更与学生的各种表现相关联。由于小组成员的情况基本对等,所以我制定了如下一些规范:课堂上每位成员必须按时准备好课本,认真听讲,课下遵守好小学生行为规范,按时完成作业,每出现一次违反规范的情形,就给所在小组画一个圈。看起来简单的规范,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没实行这项管理之前,几乎每节课都有3-5个孩子忘记带课本,每天都有5-10名不等的孩子完不成作业,虽然作业数量不多,但是大多数孩子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或者说没有内驱力去主动完成。刚开始的时候,有好几个孩子给本组挂了圈,不用老师批评,本组内的舆论谴责就让他感受到了压力。看着黑板上的圈,大家能够清楚到底是哪些同学因为什么原因给本组挂圈了。惩罚不是目的,我还制定了更多的奖励措施。比如,小组全体成员都完成作业了,小组就可以得到一颗星或者抵消一个圈;小组成员有突出表现的可以得到一颗星;为了鼓励更多的同学,我规定小组成员在纪律、思想或者学习方面有明显进步的,经任课老师认可就可以得到一颗星……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小组带来荣誉,大家的积极性空前提高,争相进步。学习好、习惯好的学生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应该帮助别人;来自集体的荣誉感使差的学生觉得不能拖小组的后腿,主动改正缺点,主动学习,主动进步。他们一次次体验着成功带来的快乐,体验着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他们的自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责任感逐步形成。于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正气的班集体慢慢展现出来。

第三,及时发现问题,并正确引导、调整。在分组管理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引导,以防出现恶性竞争的不良后果。我了解到一个小组为了得到一颗星,组长隐瞒了组内2位同学没完成作业的事实。我及时找组长谈话,向她讲明了诚实比虚伪的荣誉更重要的道理,后来,这位组长主动把不该得到的星星主动擦了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本组又争得了一颗星。还有一个组,因为1位特殊的同学经常给本组挂圈,小组成员孤立他,甚至要求老师把他调出去。这不是分组管理的初衷,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的问题。为此,我专门给这个小组的其他成员开会,首先调整好大家的情绪,让大家认识到同学之间确实存在差异,让大家换位思考:如果换作自己,肯定心里很难受,不希望再受到大家的歧视。并约定这位特殊的同学可以特殊对待,可以在他违反规范的时候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挂圈。然后和大家一起来寻找对策,帮助他进步。后来,这位同学通过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第一颗星,慢慢找到了自信。

实施分组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更是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认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进一步加强,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随着他们的成长,分组管理会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角,他们一定会逐渐成长为一个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