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手足口病的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社区手足口病的预防

徐相蓉

徐相蓉(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092江苏南通226019)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7-0620-01

手足口病流行特点:社区发病聚集发生,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患者及隐性感染者都是感染源。病毒经皮肤接触呼吸道或消化道等途径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从感染到发病约需3~7天。由于人群普遍易感,没有疫苗等特异性预防手段,防控难度大,很多地方谈“病”色变,其实,只要了解该病特点,防治措施得当,手足口病并不可怕。

1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高发于每年5~7月,多见于5岁以内小孩,临床主要特征: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具有不痒、不痛、不融合、不结痂等“四不特征”,疹子不像蚊子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等“四不像特点”。少数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者如果病情发展快可至死亡,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根据流行季节接触史,疱疹特征,发病对象等比较容易做出临床诊断。

2手足口病的预防

2.1在社区保健人员要摸清儿童底数,发放手足口病宣传单,利用宣传栏进行宣传

2.2宣传社区居民做好家庭卫生,饮食卫生及环境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洗手,回家后换去外衣。切菜板要生熟分开,居家常通风,勤晒衣被。疾病流行季节,不带小孩去人群和空气流动差的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家长每日检查小孩的皮肤手心脚心口腔,注意体温变化,发现疑似症状带小孩去医院就诊。

2.3社区保健人员对居家治疗手足口病患儿上门指导消毒隔离工作

2.3.1患病小孩隔离2周,患病期间不可带小孩去公共场所,小孩房间保持空气新鲜,湿度适宜。

2.3.2将患儿大便用漂白粉1:1混合,一小时后,倒入厕所,其他分泌物用消毒灵500mg/l浸泡半小时,垃圾用消毒剂喷雾消毒。

2.3.3家庭生活用品要煮沸消毒或用消毒剂溶液浸泡,生活用具等用消毒剂擦拭消毒,衣物被单在阳光下暴晒,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充分清洗消毒。

2.3.4陪护人员经常洗手,特别进食前,帮助小孩换尿布后等。

2.3.5保证小孩充分休息,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2.4社区幼儿园,托儿所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周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做好晨午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目前虽然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防治的。家长经常保持小孩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多喝开水,吃熟食,适当锻炼,提高抵抗力。做好家庭卫生,环境卫生,家长每日检查小孩的皮肤手心脚心口腔,注意体温变化,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控制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