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1

做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

王红梅

王红梅(平昌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四川巴中6364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11-119-01

在积极推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探索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思考。同样是一堂语文教学课,有的人建议:"以语文教师为核心,学生以辅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有的教师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了,有教师局限于自身习惯和认知水平,片面理解,结果和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有的教师对素质教育顶礼膜拜却又并不知其为何物。由此而知实施素质教育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非一蹴而就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关的政策和文件早已明确地提出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个繁琐的过程,而小学语文教育是初级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举足轻重地学科,顺理成章要为素质教育服务。既然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那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实施素质教育就势在必行。本人在借鉴同行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又结合多年对素质教育的感悟同时又结合多年地教学经验,归纳出以下几点,希望能给同仁一些启示。

首先:积极实施"以学生自学和课堂争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我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后,身临其境的感悟到那种教师课堂讲,学生课下记的传统教育模式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课改的精髓就是"改变以往的单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这样做的目就是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水平激发出来,在语文老师积极和有效地指导下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课改中,我深入贯彻这一观念,而将课堂时间和主角让赋予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学习,快乐地上课。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指示我们不能以权威的方式对待学生,要求我们的教育者放下架子,去尊重和关爱学生。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很多新观点需要去探讨才能确立孰是孰非。多角度和深层次地讨论,必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缎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探讨的学生,不仅解决了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拓展了思维方式。从这个层次上说,开展有效地课堂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其次:重塑融洽的师生关系。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决定了高效的教学水平的前提是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以平等和和谐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融洽一致,只要这样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最后: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对于枯燥乏味的事物,人们的情绪往往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再也不是一枝独秀了,而是通过一些幽默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学会学习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勇于探索,乐于独立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促进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地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首要步骤。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观察思考并最终转化为实际语言能力。

总而言之要想迅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语文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创新,即赋予他们学习的有效方法,又不断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