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促进康复的正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脑卒中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促进康复的正性研究

王志江

(湖北省浠水县人民医院湖北浠水438200)

【摘要】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正性影响。方法:我院康复科治疗师对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早期干预,在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受试者早期即采用床上良肢位摆放,待病情稳定后转康复科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观察指标:偏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受试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显著提高。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早期全程进行良肢位摆放,能减少偏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肢体的痉挛和挛缩,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良肢位摆放;康复;正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218-02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尤其是肢体功能障碍是主要的致残病因。因此,促进偏瘫侧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减少偏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摆放,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防止或对抗痉挛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有利患者康复和治疗角度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近年来,良肢位的摆放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上脑卒中的康复。我院自成立康复病区后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取得良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脑上卒中患者150例进行由康复科治疗师进行早期干预。

1.2方法

对照组:2014年2月前只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和肢体被动运动患者150例。试验组: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脑上卒中患者150例进行由康复科治疗师进行早期干预,在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受试者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加重48h后,早期即采用床上良肢位摆放,待病情稳定后转康复科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并继续采取良肢位摆放,并贯穿住院全程。观察指标:偏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

1.2.1良肢位摆放方法采用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和仰卧位。

1.2.1.1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患侧肩前伸、肘伸直,手心向上,患肩一定处于前伸位。患侧下肢髋关节稍微屈曲。枕头稳固支撑后背,保持体位。

1.2.1.2健侧卧位(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躯体正面与床面保持直角,背部垫枕,保持体位。患侧肩关节屈曲100度,上肢伸直,手指伸展。患侧下肢垫枕,保持屈髋、屈膝位。

1.2.1.3仰卧位患者面部朝向患侧(防误吸),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肩关节下垫枕,肩关节外展,伸肘,前臂旋后,腕背伸和伸指,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防止后缩,患腿股外侧垫枕头防止患腿外旋。下肢伸展,应避免用枕头在膝或小腿下支持,因为前者导致膝过于屈曲,后者可引起膝过伸或对下肢静脉产生不必要的压迫。此三种体位,对患者在卧床时的头、颈、胸、肩、肘、腕、髋、膝、踝关节及肢体的位置都有一定的规范。

2.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肩关节半脱位、肩疼痛、髋关节外旋、足内翻、足下垂、肌痉挛和关节挛缩统计数据见表。

3.讨论

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发生率很高,并发肌张力、肌痉挛等异常模式也比较多见。这与神经损伤和脑血管病变的程度有关,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征之一,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自然恢复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痉挛的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阻碍康复的进程。良肢位是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所以我们在脑卒中的早期即给予干预,避免因废用、误用而致关节挛缩、畸形、痉挛。在不影响抢救治疗的前提下,对偏瘫的肢体给予良肢位摆放,其目的是通过良性肢位,防止足下垂、肌痉挛、关节挛缩、肩关节半脱位、肩疼痛、髋关节外旋、足内翻。

4.结论

良肢位摆放在减少脑卒中所致的偏瘫侧肢体并发症方面有良好的疗效。脑卒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大脑皮质抑制功能丧失,引起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其功能恢复机制是区域性脑功能重组,这是建立在脑的高度可塑性理论基础上。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正确的姿势是康复治疗的关键。通过良肢位的摆放,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并建立起接近正常神经功能的新神经环路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并促进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使其突触处于受抑制的高阈值状态,甚至能诱发早期分离运动,从而改善患侧肢体的功能。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良肢位摆放运动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早期全程进行良肢位摆放,能减少偏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肢体的痉挛和挛缩,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