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血液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血液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李凤波

李凤波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河北秦皇岛066300)

【摘要】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并发症包括低血压、贫血、睡眠障碍、营养不良等多种情况进行护理评估,对其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一定的分析,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干预;基层医院;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99-02

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现今对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以及某些毒物中毒的有效治疗方式,在现代医疗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利用弥散对流作用对于血液中的有毒物质进行一定的清除,效果较为明显。近几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越来越普遍,选择其进行治疗的患者也逐年增加,就某种程度而言,维持性血液透析已经逐步成为急性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选择。就美国而言,93.6%的末期肾衰竭患者都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在国内,此比例已经达到95.0%以上。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方式的飞速发展,对于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已经从初步维持患者的生命状态到现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所谓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对其目标、期望、标准以及其关心事物的有关生活状况的主体体验。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主体体验,即生存质量,进而降低患者的求生欲望,导致患者生存率不够理想。国内学者对于内地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相较于正常人群而言存在明显的劣势。因此进行护理干预进而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1护理评估

通过包括低血压、贫血、睡眠障碍、营养不良、心理因素等多种护理评估方式全面评估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而预防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加重,提高其生存质量。

1.1低血压

对于血液透析病人而言,并发症的出现对其生存质量影响极大,而症状性的低血压作为血液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危及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发生率较高,达40%。症状性低血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嗜睡、头晕、消化不良等,在中期表现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更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出现休克症状。

1.2贫血

慢性肾衰竭患者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贫血是血液透析病人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对患者预后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经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25%左右的患者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状况下,都存在贫血症状,并且难以纠正。及时将患者贫血症状予以纠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缓和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3睡眠障碍

经国内外学者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表明,血液透析病人中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比例高达50%-80%,明显高出普通人群,这说明,血液透析病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情况较为普遍。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发现,80%以上的血液透析病人都存在睡眠障碍,经常失眠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的精神不振,常处于精神萎靡状态,影响了血液透析病人正常的生活作息和生存质量,重则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1.4营养不良

病人的生存质量以及生存率与病人营养是摄入和吸收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营养不良与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存在相关关系,而营养不良在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生率也较高。血液透析易引起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变,甚至使患者患有多种营养综合征,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生存率。

1.5心理因素

维持性血透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是患病后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主要有焦虑,表现为心慌、出汗、呼吸加速等;抑郁,患病失去健康,因器官组织或社会功能的损害,使抑郁情绪油然而生;孤独感,患病使人离开熟悉的环境,在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这个本身就让病人产生孤独感,另外透析后各种信息减少,孤独感更加突出;被动依赖心理,患者一旦进入透析阶段,会变得顺从、被动、依赖、自我为中心,情感脆弱甚至带有幼稚色彩,希望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关心;主观感觉异常,进入透析患者角色后,外界的刺激减少,患者更加注重自身的呼吸,血压、心率、体位、胃肠功能等,总觉得什么姿势都不舒服,

2护理对策

2.1低血压的护理干预

在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存在轻微的增加属于正常现象,正常增加范围在自身体重的6%-8%,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和记录,增加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的巡查次数,对于患者的神色,意识进行细致有效科学的观察。在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早期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减慢患者血流速度,降低超滤系数,采取头低脚高位并予以吸氧,静脉输注50%葡萄糖40ml-60%ml,严重者注入升压药,缓解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情况,减轻患者在此过程中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生存率。

2.2贫血症状的护理干预

给予患者补铁治疗前患者需停用相关补铁口服液服用,然后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蔗糖铁摄入。静脉注射蔗糖铁的速度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切不可给药过快以免使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巡查,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以从根本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静脉注射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需要及时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达到纠正患者贫血症状、提升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2.3睡眠障碍

为了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质量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护理人员必须对存在睡眠障碍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利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而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睡眠。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尽量选择在上午进行透析,避免患者因为担心治疗时间难以入眠或过早清醒。同时培养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控制睡眠时间在6h以上,午睡时间在30min以上,如患者卧床超过30min仍未能入睡,则引导患者下床进行适宜的运动以促进睡眠。

2.4饮食护理

确保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一般以1.2g/(kg?d)左右为宜,总热量摄入控制在35kcal/(kg?d),患者宜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不利于消化与睡眠,规范患者饮食习惯,低盐低钾低磷,控制水分摄入。

2.5心理护理

对于高度焦虑的患者或持续性焦虑的患者,应给与格外重视,要热情主动认真的进行护理,通过交谈了解原因,采取各种措施给予解决,使其适应医院,建立良好地医患关系,病友关系;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环境,心理支持,防止自杀,增加社交能力,鼓励家属多陪伴,必要时心理治疗和用药;向透析患者提供必要的社会信息和文体活动,护理人员多和患者交流,多沟通;矫正患者的依赖心理,增强意志,增强信心,克服依赖心理;和病人多沟通,转移其注意力,不要过分注重自身的感觉。

3结束语

基层医院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医疗设备较差、医护配比不合理、科研能力弱;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医疗设备投入迅猛增长,人员结构优化速度快、力度强,为基层医院改变不佳的生存现状提供了支持;但单纯的财政补贴并不能使医院满意,对基层医院软性环境方面的支持更加至关重要。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现今对于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以及某些毒物中毒的有效治疗方式,在现代医疗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血液透析会对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护理水平,加强对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各项护理干预,对提高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就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同行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微.家庭跟进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高贵博,赵逸.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3,16:1452-1453.

[3]路晓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的关系[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4]孙慧.灸疗对透析中低血压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5]韩春晖.系统化连续健康教育对高通量血液滤过病人透析效果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

[6]唐春苑,成守珍,叶晓青,王饶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支持系统与睡眠质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8:2624-2626.

基金项目:

秦皇岛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No.201401A09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