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再手术远期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再手术远期疗效分析

王峰

(长治市人民医院眼科山西长治046012)

【摘要】目的:以远期疗效作为观察指标评价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对于青光眼再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2例67眼常规小梁切除手术失败再次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选择再次小梁切除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丝裂霉素C用药,随访1~3年,评价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眼压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青光眼再次手术难度大,影响因素多,在沿用小梁切除术基础上,配合丝裂霉素C有助于改善远期疗效,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青光眼;再手术;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远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199-02

青光眼是比较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会破坏眼球结构和功能,引起眼压升高和不可逆的视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行动。目前用于青光眼治疗的药物和手术方法已比较成熟,不过失败率仍很高,预后不理想,分析失败原因,主要与术后眼压再次升高、滤过口纤维细胞增生等有关[1]。小梁切除是目前治疗青光眼选择最广泛的手术方式,不过临床关于对抗常规小梁切除术失败后再手术的报道还不多,至于远期疗效尚却数据支撑[2]。本文选取62例67眼青光眼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再手术的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条件

(1)首次青光眼手术失败;(2)可见房角粘连,眼压升高,单独使用药物控眼压效果不佳;(3)患者意识清醒,能遵医嘱执行手术和后期随访;(4)患者对实验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脑部疾病、神经性疾病及难治性青光眼等患者。

1.2研究对象

纳入研究视野的62例67眼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32例34眼和对照组30例33眼,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2~58岁;平均(40.3±3.2)岁;再手术距上次手术时间1~5年,平均(3.6±1.2)年;术前青光眼类型:闭角型青光眼18眼,开角型青光眼12眼,外伤性青光眼4眼;术前眼压20.4~44.5mmHg;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4~56岁;平均(41.2±3.3)岁;再手术距上次手术时间1.5~6年,平均(3.5±1.4)年;术前青光眼类型:闭角型青光眼15眼,开角型青光眼13眼,外伤性青光眼5眼;术前眼压19.3~42.7mmHg。两组年龄、性别、术前眼压等资料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3治疗方法

于角膜缘后4mm处巩膜板层切开1/2巩膜厚度,以隧道刀做巩膜隧道直至角膜缘,两侧采用剪刀剪至角膜缘作成巩膜瓣,将棉片沾上0.25mg/ml浓度的MMC液并置于巩膜瓣下,观察2~3min直至创面变苍白,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拭干残留液,切除约1.5mm×1.5mm(含小梁)角巩膜组织。恢复虹膜,两针固定虹膜瓣,球结膜平铺以完全敷盖巩膜瓣,并将其固定于角巩膜缘处。对照组仅行常规小梁切除术。

1.4远期疗效评定

显效:眼压<16mmHg,视力≥0.3,仪器检查未见视盘、视野损害出现进展,有好转趋势;有效:在未辅助或少量短期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前提下,眼压≤21mmHg,视力范围维持0.1~0.25,仪器检查未见视盘、视野损害继续进展;无效:眼压仍发生失控,治疗视力<0.1,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未见好转。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数据全部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配对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达,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若P<0.05,说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眼压变化

如表1,两组治疗后眼压均较治疗前持续下降(P<0.05),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术后2年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3.讨论

3.1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局限及联合丝裂霉素C的远期疗效评价

本质而言,目前绝大部分的青光眼手术其实就是降压眼压,使眼压水平低于其足以引发神经进一步损伤的程度,因为高眼压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最危险的因素之一[3]。小梁切除是采用最广泛的青光眼手术方式,因其技术完备性和操作成熟度在基层医院得到普遍推广,然而从长期来看,该术式带来的青光眼眼压失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有文献报道,小梁切除术后2年失败率在15%~30%,原因是滤过道瘢痕形成所致,而滤过泡的形成是青光眼滤过术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4]。最严重的是,传统小梁切除术造成再次手术失败率也大大升高,本文对照组失败率20.0%,与上述结论相符合,值得引起重视。

由于结膜下纤维化和滤过泡瘢痕形成是导致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失败的根本原因,围绕其病理作用机制,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药物以此实现抗滤过道瘢痕的作用,或是改善青光眼二次手术效果的一种治疗思路。丝裂霉素(MMC)作为一种从头状链霉素属分离出的抗肿瘤药物,其作用在于抑制NDA、RNA及蛋白质合成,对成纤维细胞增生也具有强大的抑制性。经多年研究和临床应用,认为在青光眼滤过术中单独使用MMC能够实现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继而抗瘢痕化的目的,不仅能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具有良好的远期预后效果。本文就研究结果开展1~3年的远期疗效随访,结果采用小梁切除联合MMC治疗的观察组术后眼压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小梁切除的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93.8%,同样明显高于后者的80.0%(P<0.05),提示小梁切除联合MMC的治疗思路对于青光眼二次手术远期疗效值得肯定。

3.2小梁切除联合MMC治疗青光眼二次手术注意事项

眼部是极其敏感的组织,MMC虽对成纤维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过在作用发挥中也可能会损伤眼部正常组织细胞,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角膜上皮损害、房水分泌减少、眼压下降等。故在未能充分评估患眼是否发生无功能滤过的情况下,冒然使用MMC欠妥。另外,MMC使用剂量、浓度等尚难以控制,容易因使用不当造成虹膜炎、角膜水肿等并发症。

基于以上分析,在准确评估术眼功能滤过前提下,科学使用MMC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再次手术是可行的的,远期疗效可期。

【参考文献】

[1]刘若屏,杨露,杨杉杉.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4,22(4):350-351.

[2]李盈龙,彭小宁.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5):379-382.

[3]高瑞新,李朝霞,冯雪艳.青光眼滤过术应用丝裂霉素C后低眼压致黄斑病变1例[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9):855-856.

[4]胡辅华,刘丽林,季建.丝裂霉素C-壳聚糖缓释微球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区瘢痕增殖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7):88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