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监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浅谈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监理

王冠清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

0引言

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占地少等优点。其施工包括测量放样、机械操作、钢筋加工就位、混凝土灌注等多种工作,工种多,影响因素也多。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桩位偏差过大、孔底沉渣偏多、夹泥、断桩等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监理。

1控制目标及流程

1.1控制目标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必须达到:成桩过程各项指标包括桩位、桩长、桩径、孔底沉渣、终孔垂直度及成桩材料质量等能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试块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桩身完整,连续性好,无夹泥、断桩等缺陷;桩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规范规定的验收指标。

1.2施工工艺流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因使用钻孔设备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测定孔位、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进成孔、提钻、清孔、检孔、制作并吊放钢筋笼、下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起拔导管、成桩。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程序包括:审批试桩申请报告及试验工艺;核定试验指标并进行材料抽检试验;旁站检查试桩施工;审核试桩总结报告;审查桩基工程开工报告;审核设计图纸并对比试验成果;审核施工单位测量定位情况,护筒埋设情况;检查水泥、骨料、水质及其它添加剂数量和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是否与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的材料相一致;检查制作钢筋笼的钢筋型号、种类、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加工各部位尺寸、焊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开工前,监理人员应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应重点指出工程的特殊性、施工方法等。测量定位关系到孔位的准确性、钻孔的垂直度以及控制基准面标高的准确性,应严控制。

2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关键,应抓住其质量控制点,对影响施工质量的有关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把事后检验转变为事前预防。

2.1造孔质量控制造孔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包括检查孔径、偏位、垂直度;钻进时检查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检查是否入岩,并对入岩深度及时签认;终孔检查孔深、孔径、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清孔检查泥浆指标、沉渣厚度是否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造孔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包括:①孔底沉渣控制:孔底沉渣是影响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根据规范规定,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为:端承桩小于100mm,磨擦桩小于300mm。根据钻孔地质地层情况,监理人员应要求施工单位适当调整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和粘度。钻孔结束清孔完毕后必须对终孔进行验收,精确测量终孔深度,杜绝以超深抵消孔底淤积。②超径和缩径控制:超径、缩径关系到桩体承载力和成本,监理人员应检查钻机是否固定、平稳,防止钻头摆动或偏位,造孔过程中要求保持适当的泥浆密度和足够的孔内水位,确保孔内泥浆对孔壁有足够的压力,成孔、清孔后应督促施工单位尽快灌注水下混凝土,尽可能减少孔壁在小密度泥浆中的浸泡时间。③孔壁坍塌控制:孔壁坍塌一般是因复杂的不良地质情况,泥浆粘度不够,孔口周围排水不良等因素造成的。监理人员应认真审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掌握地层情况,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埋设钢护筒,保证孔口排水良好,防止安放钢筋笼及升降机具偏斜,在特殊地层钻进要求采用优质浆液护壁。

2.2灌注过程质量控制灌注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检查钢筋笼顶固定措施是否可行,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核实每盘混凝土材料数量是否按批准的配合比执行;检查导管的长度及导管的水密性,核实导管底部离孔底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检查储料斗的容积是否达到初灌混凝土时导管初次埋深的要求;导管下放完毕,灌注前再次检查孔底沉渣或泥浆沉积厚度;浇灌混凝土过程中检查导管的埋深、压浆及混凝土面上升情况,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水灰比和灌注速度;按规定随机抽取混凝土试件,并保证取样的真实性,浇灌完毕检查混凝土桩顶标高。

2.3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执行,水泥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制备混凝土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水泥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粗骨料级配要合理,所用材料应进行复检;混凝土的配合比要通过试验确定;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投料;设置专人对混凝土进行坍落度等指标的检验导管埋深控制:初灌混凝土时,导管和储料斗的混凝土储量应使导管初次埋深超过110m;浇灌正常后,要经常探测混凝土面实际标高,保持导管具有合理的埋深,导管埋深一般应控制在2~5m,严禁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钢筋笼上浮控制:引起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原因有:钢筋笼固定不牢或提升导管不当,将钢筋笼钩起,混凝土面到达钢筋笼底面时,导管埋深过浅,灌注过快或混凝土面超过钢筋笼底一定高度时,导管埋深过大;混凝土离析、坍落度损失大。监理人员应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如下控制措施:在钢筋笼上加压重物或加焊数根较粗钢筋固定在顶部施工平台上;用细钢筋在钢筋笼上加焊防浮倒刺;当混凝土上升至钢筋笼底部附近时,小步提升导管以保持较小的埋置深度,并适当放缓混凝土的灌注速度。

桩头质量控制:预留一定的灌注超高,严禁桩顶偏低,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如下控制措施:严格成孔工艺,清孔彻底,采用正确的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艺,使钻渣!泥浆被顶起至桩顶并能顺利排出;灌注的桩顶高程应高出设计高程0.5m-0.8m;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保证导管埋深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3质量检测

成桩完毕后应检测桩位偏差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随机无破损检测或钻芯试验,同时旁站监督对桩基质量检测的其它检测过程;检查试块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与质量评定标准;分部工程完工验收。

质量检测可检验钻孔灌注桩成桩后承载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可采用静荷载法、动测法和钻芯法进行成桩质量检测。静荷载法比较直观,得出的数据容易让人信服,缺点是加载影响深度有限;动测法可通过波速检测出桩身的完整性及桩的长度;钻芯法通过钻芯取样可检查桩身完整性,芯样可做室内试验,但会破坏桩体的完整性。对比上述几种质量检验方法,应优先采用静载荷法和动测法相结合的无破损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必要时,才对桩体进行钻芯取样检验。

4结语

监理人员要正确应用施工规范,熟悉设计图纸及各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抓好事先指导,强化施工准备,造孔、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等施工环节的质量监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