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患肢血运的临床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骨折病人患肢血运的临床护理观察

刘杏花蒋治莉

刘杏花蒋治莉(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手术室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患者肢端血运及活动情况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的意义。方法:“5p”字记忆法(1、pain疼痛;2、pallor苍白;3、paresthesia感觉异常;4、paralysis麻痹5、pulselessness无脉)等专科护理。结果:对82例患者通过细心观察,良好护理综合治疗,81例患者骨折临床愈合,仅1例患者损伤严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结论:早期肢体血运观察,能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影响血液循环相关因素,有效预防并发症,通过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骨折;肢端血运;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0)12-0092-02

骨折是由于受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损伤所致,周围软组织同时受到损伤。血液灌注或回流受阻,可出现异样疼痛,肿胀,皮肤苍白等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其严重者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和肢体缺血坏死。因此,早期观察患肢血运是骨科护理工作最重要内容和最基本工作之一。

现将我院2003年82例四肢骨折患者患肢血运观察专科护理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开放性骨折:上肢16例,下肢20例;闭合性骨折:上肢24例,下肢22例;性别:54例,女28例:年龄:9-94岁;平均48.6岁。

1.1观察方法

采用“5P”字法:疼痛、苍白、感觉异常、麻痹、无脉进行严密观察。

1.2血运观察的平定标准

I级(好):早期疼痛较轻,甲床充盈时间正常,轻度肿胀,无麻木,可触及动脉搏动(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II级(中):疼痛加重,肢端皮温偏低,肿胀明显,感觉迟缓,甲床充盈时间延迟,动脉搏动减弱(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III级(重):疼痛剧烈,甲床充盈欠佳,皮肤青紫或苍白,高度肿胀,皮温冰冷,难触动脉搏动(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

1.3观察结果比较

3护理

3.1心理护理

骨折会使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整个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活动就会紊乱,抗病能力下降。护理人员因利导,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恢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提高抗病的能力。

3.2加强基础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对新鲜骨折入院患者,手术后、整复、牵引和进行石膏、夹板外固定的患者,护理观察时要进行重点床头交接班,严密观察早期肢端血运及运动情况,并认真做好护理文件记录,正确描述患肢血运情况。

3.3专科护理

3.3.1疼痛:观察区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的原因。创伤、骨折、手术伤口的疼痛多在整复或术后较重,伤口逐渐愈合时,明显减轻。缺血性疼痛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呈疼痛加剧,持续性,患肢张力增高,触压痛明显,被动牵拉手指(足)时疼痛。往往疼痛是反映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早期症状之一。护理观察:①加强临床观察,查找引起疼痛的原因,如因小夹板外固定引起的缺血性疼痛,要及时松解外固定。②在执行护理技能操作时轻柔、准确、加强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看电视,读书阅报等,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痛苦。③对疼痛严重者而诊断不明确时,应禁用吗啡、镇痛泵等镇痛药物和措施。④疼痛是神经对缺血的早期反应,远端肢体疼痛严重时应考虑缺血的可能性应警惕骨筋膜室终合征的发生。早期减压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可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门诊曾有一位患者左胫腓骨骨折,进行石膏外固定后,医生已交待注意事项,回家后,患肢出现剧烈疼痛,服用止痛药物,数日后逐渐出现肢端血运差,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以至肢体远端坏死。

3.3.2苍白、麻痹观察:骨折后患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如患肢进行性肿胀会影响血液循环,易造成肢体血液供应不足。皮肤的苍白是远端肢体完全缺血和血供不足的表现。护理观察:①注意使患肢抬高而不要下垂,患者一般采用平卧位,并将患肢用卫生空气枕抬高,使之略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②观察肢端供血情况,注意患肢皮肤的颜色,如静脉回流受阻,患肢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③指导患者多活动手指(足)促进血液循环,肌肉对血运很敏感,如缺血时手指(足)呈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时可引起疼痛。一旦出现肢端血运障碍,应即将患肢放平,严密观察。

3.3.3感觉异常、无脉观察:注意患肢感觉是否减退、麻木、反应迟钝或消失,患肢肢端皮温是否偏低甚至冰冷。损伤后组织内压继续增加,血液灌注或回流受阻,阻断较大动脉血供,肢端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组织缺血性严重。护理观察:①骨折后争取早复位,避免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②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情况,缺血引起的感觉障碍多呈套式:神经损伤引起的感觉障碍,则与神经分布相一致。③检查动脉搏动应注意与健肢对比,对创伤严重者警惕血管内膜栓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④最肢端温度较低者注意保暖,扩张血管以促进血液循环。缺血性肢体严禁做按摩,热敷以防止增加局部代谢,加重组织确血。去年我院救治一位9岁儿童,右胫腓故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并严重皮肤挫伤,患肢感觉迟钝,足背动脉微弱,经我院医护人员共同配合,综合治疗,保持患肢中立位,严禁小腿外旋,细心观察患肢血运及足趾活动情况,终使患肢保留。

3.3.4功能锻炼:积极做好健康宣教,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骨折一经复位固定后,立即开始患肢主动的肌肉舒缩,促进血液与淋巴回流,有利患肢消肿。同时,及时合理的功能锻炼,促进全身及患肢血液循环,改善骨折部位营养代谢。有利预防各种并发症,加快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锻炼。

结论:早期患肢血运的观察对骨折愈合功能康复,简便、有效。是护理观察的主要指标。只要我们护理人员经常深入病房,了解“5P”字的含义,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隐患,就能有效预防血液障碍,减少肢残坏死率,增加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杜克.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3-196

[2]何晓真,张进川.实用骨科护理[M].郑州.河南医科在学出版社.32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