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1

浅论创新能力的培养

杰梅老桑

杰梅老桑青海省囊谦县着晓乡中心寄校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粗浅地谈了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造个性引导鼓励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0-0126-01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任务,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个性

党的十六大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一项任务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个性是优化教育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我认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中提出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实践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实施语文的实践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激励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以及进行合作交流和实践创新,在小组内鼓励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诱发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探讨的热情,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主动性,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激发学生深入钻研探究科学知识的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意向。在交流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放手让学生相互讨论和探究,因为讨论和探究能集思广益,使学生的思维优点得到互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最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造个性。

二实施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和主动创造的力量源泉,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当学生对某些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知道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和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或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令学生佩服,并使学生得到暂时的心理满足,但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如果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学生则会形成“胡思乱想”的创新思维,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学生反而会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先“扶”着学生去探索学习知识的方法,然后再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并掌握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在活动中只做必要的点拨或引导,这样学生就能学到灵活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探索知识实现质的飞跃,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着手探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有实际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方法。这种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非常有利于巩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想象的思维,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施积极评价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创新

高度评价是一种有效激励学生上进的方式。学生想要体验自己的成就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体现,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表现积极的一面,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自我评价或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更重要的是,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应从学生的心理品质、个性特点、能力等方面做出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因为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获得老师高度评价的最好礼物,学生非常注重这个礼物,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成果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或某些想象要加以保护,要重视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由此可得出:教师对学生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