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论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途径

唐晓英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党校学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2-0028-0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得到真正的改进和加强,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观念、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求实创新。“①同样,要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必须在观念、内容、方法、机制特别是途径方面求实创新。

一、在“两课”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②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两课”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优势作用.

1、积极发挥“两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为高校“两课”教师,其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是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是崇高而坚定的,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坚信不疑的。如果教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仰都存在问题,在教学中除了自己感到异常痛苦外也无法解决学生的困惑,更无法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除此之外,作为高校“两课”教师,必须时刻加强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夯实自己的政治理论基础,以充分的自信投入“两课”教学,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以完美的人格、坚定的信仰塑造学生。

2、充分发挥学生在“两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孤独的,永远没有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按部就班,死气沉沉。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两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首先,别样的小论文。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他们不在盲从和狂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把我们的思想和意志简单强加给他们的年代已经不再,我们必须给他们畅所欲言谈论自己观点的时间和空间。我认为让学生写小论文的形式很好,在文章中,教师会了解到许多在课堂上不可能了解的想法,这样师生间才能形成真切的沟通和交流,彼此信任,形成深厚的情感链,特别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其次、形式多样的课堂:激烈的分组辩论、声情并茂的演讲、红色经典传唱、励志诗朗诵、热点问题讲堂、特别情景模拟、视频观看等。这样的课堂形式别致、内容丰富、重点难点突出、热点焦点问题集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课题气氛十分活跃,互动性强,师生间、生生间的勾通效果特别好,学生的情绪状态时而兴奋、时而感动、时而悲伤。这样的课堂完全颠覆了以往政治课的形象,学生们曾经说:政治课原来可以这样上,真正做到了我的课堂我作主。

二、学院党校学习是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特别形式

1、要发挥学院党校思想建设的作用,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

据我们对09级20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有53%的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党、忠于党”,有34%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我,促进自身成才”,有13%是“为了积累政治资本或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这说明我院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多样性和层次性:绝大多数学生的入党动机是崇高、上进的,少部分学生则属于功利实用、投机钻营型;绝大多数学生要求入党是积极主动的,而部分学生则是盲从被动的。对入党动机崇高、上进而又积极主动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通过党校学习强化其入党动机和信念,对于持功利实用、投机钻营以及盲从被动入党动机的学生通过党校学习端正入党动机。

2、通过党校学习加强学生的党性教育。

据调查有41%的学生认为我院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一般,有8%的学生完全不满意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不管是属于什么层次的入党动机,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等完全不了解。我认为有入党愿望的学生或者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对党性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而党校学习则是加强学生党性教育最有效的方式。

三、第二课堂是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堂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在思想政治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1、主题活动:

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转变成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动规范,塑造并引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正确的价值追求。譬如:以纪念“一二.九”为主题以系部为单位举办了纪念“一二.九”POP海报设计大赛、纪念“一二.九”黑板报设计大赛、纪念“一二.九”酒城义工义卖、观看“一二.九”纪录片等活动。学生们亲力亲为、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既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又锻炼了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能以史为鉴,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2、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围绕一定的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群体性实践活动。一个优秀的社团对社团成员的影响是巨大,其成员不仅能在其中发展兴趣,锻炼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的活动和讲座,更加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譬如:学院党建之声社团开展的党团知识竞赛既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党团知识,又能了解事时政治,把握形势政策,熟知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把自己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潮流中去。

3、文艺活动:

文艺活动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激励学生美的向往,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和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同时,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譬如:学雷锋树榜样舞台剧、“祖国颂”诗词创作大赛、“祖国颂”诗歌朗诵大赛、纪念“一二.九”歌咏比赛、歌声点燃爱国激情—建国60周年歌咏比赛、泸州各高校之间的“忠山之秋”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不仅能够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及组织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文体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栽体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是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最有力的手段。

1、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为了培育高职学生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缅怀革命先辈的遗志,弘扬民族精神,我院与有关部门联系,确立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它们分别有:泸州市忠山革命烈士陵园、泸州市况场朱德纪念馆、泸州起义纪念馆、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宜宾赵一曼纪念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通过对这些纪念馆和博物馆的参观学习,看展览、听报告,缅怀革命先烈,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英雄前辈的英勇事迹和他们的牺牲精神,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与共产党员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今天幸福生活、和谐社会的来之不易,鼓励他们铭记长征、红岩等革命精神,肩负新时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2、积极帮助学生开展假期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不种形式、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们在真切体会中国社会变迁的同时走近中国社会的原生态,用事实说话,激发他们来自灵魂深处的责任感和博大的爱心。我院参加假期社会调查的学生说:一次深入实际的社会调查就足以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2009年暑期,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震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团队到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罗江县金山综合实验区进行了调研,他们对这两个村在5.12地震后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对震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感到忧虑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对策。在那些略显稚嫩措施与对策中饱含了同学们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们在总结中写了这样一段话:这个夏天,因为有了汗水,让我们不在虚度;因为有了疲惫,让我们不在娇嫩;因为有了老师、同学的目光,让我们不在茫然;这一切让我们有了伟大的责任!让我们怀着这颗感恩的心,告别这个夏天吧!

3、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载体。

我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院党委和团委的领导下联合泸州的其他高校举行了许多社会服务活动。譬如:以关爱生命、预防艾滋病为主题而进行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结合西南地区的大旱而举办的节约用水知识宣传活动;为了保障人们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院服务队与泸州医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联合举办了“青年志愿者急救知识竞赛;以“关爱老人,常回家看看!”为主题,我院的青年志愿者温暖汇聚泸州市江阳区刺园敬老院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付出了自己的”爱心、真心、诚心“,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学会了担当。

总之,全面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永恒的宗旨,重点培养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创新更无止境。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探索适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既具有核心价值观又拥有核心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亚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着力点.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6).115—117.

[2]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

[3]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唐晓英;课题编号:CJS0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