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氧疗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氧疗护理

李双新郑宇纪明英刘凤春苗淑英

李双新郑宇纪明英刘凤春苗淑英(黑龙江双鸭山煤炭总医院1551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290-01

【摘要】目的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我院2006年-2010年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病人在治疗、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的同时,加强了对氧疗的治疗及护理。结果吸氧可以降低脑组织耗氧量、迅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降低颅脑损伤病人病死率,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主要治疗措施。结论氧疗准确、迅速、有效、安全的使用,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脑损伤术后氧疗

颅脑损伤后,由于脑血菅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及全身麻醉对各种生理功能的影响等多种原因造成脑组织缺氧,导致脑损害。氧疗在外科病房应用非常普遍,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疾病急、病情重、给予及时有效的氧气吸入,可以降低脑组织耗氧量、迅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降低颅脑损伤病人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的主要治疗措施。对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精心氧疗护理,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我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8-70岁,平均49岁,其中GCS5-7分40例,GCS3-5分10例。所有患者皆于入院后进行氧气吸入治疗。

备用物放置床旁,向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取得合作,连接各装置,调节流量,神志不清者首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清洗鼻腔,将导管插入鼻尖至耳垂2/3长度,用两条胶布分别固定于鼻部和床边,防止脱落,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患者,分别将导管插入套管侧管和插管的长管内,妥善固定,小儿鼻导管内径以不影响鼻腔通气为好。

2护理措施

2.1吸氧浓度和流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有赖于低氧状态来兴奋,如果单纯给氧,尤以高浓度、高流量给氧反而抑制呼吸中枢,虽可暂时改善缺氧状态,但是二氧化碳潴留更加严重,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和肺性脑病。此类病人可低浓度(24%-28%)、低流量(1-2L)持续给氧。躁动明显者可给2-4L/h。

2.2根据血气分析及血氧饱和度调节

PaO2<4.0kpa,PaCO2>8.0kpa,尽可能配合人工呼吸通气。血氧饱和度<88%,排除血管不能通气等因素,可调大氧流量2-4L。

2.3氧温度和湿度

吸入氧气温度要保持37℃左右,湿度以80%最佳。

2.4未插管或未行气管切开患者给氧方法

经常以鼻导管吸氧方法较好,此法简易、无痛苦,基本上达到低浓度、低流量要求。

2.5经常巡视患者,检查氧气装置是否漏气

吸氧管道有否堵塞,管道供氧者当遇到鼻导管堵塞时,可听到“叽叽”的报警声,颅脑损伤患者一般呼吸道分泌物都较多,应随时更换鼻导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无效吸氧。

2.6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神志和瞳孔的变化

此类患者尤其是高热时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头部置冰帽或冰袋,同时配合酒精擦浴,重点降低头部温度,因头部降温可使脑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降低脑耗氧量,缩小脑组织体积,预防和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者协助翻身扣背,帮助排痰,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气管滴入消炎、化痰药物。

2.7停氧指标

患者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呼吸平稳,心率规则,血压正常,停氧后PaO2>8.0kpa不下降,PaCO2<6.7kpa不上升。停氧前应间断数日逐渐停止。

2.8做好心理护理

病人住院后对医院的环境感到陌生,常出现恐惧心理,此时我们应热情待患,尽快消除环境引起不适感,面对焦虑的患者,我们应向病人简单介绍氧疗的目的、浓度、流量、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另外也要动员家属及朋友共同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关心和尊重病人,使其产生安全感,让病人对治疗充满信息和希望。

3总结

氧疗是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确有效的氧疗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因此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善于分析的头脑,敏锐的眼睛,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加强业务学习,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护理质量,以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