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校学生资助二级管理体系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关于构建高校学生资助二级管理体系的思考

杨奕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市丰台区10007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国家对社会贫困问题的解决渐趋重视,而高校资助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扶持贫困大学生的主要途径,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落实程度,也成为了国家民生工作的重要体现,但很多高校尚未健全学校、院系二级学生资助管理体系,成为影响学生资助工作落实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探索科学构建高校学生资助二级管理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二级管理体系

社会在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但社会中的贫困人口仍然庞大,其中贫困大学生占很大的比例,所以,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科学高效的资助,可实现对贫困大学生的精准资助,对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其重要性,就更需要高校构建学生资助二级管理体系,使资助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落实情况直接与国家政策作用的发挥密切相关,这也说明其重要性,但全国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普遍存在问题,这就导致政策的落实效果得不到有效发挥。所以,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以及有效解决十分重要。以下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对学生贫困认定的工作审查不严

在资助工作的前期,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贫困身份认定的审查过于宽松,缺乏规范化的步骤,对于一些贫困认定材料的真实性审查不严,通常只依靠一些简单的证明材料,就由学生评选出本班级的贫困生,对于被评选出的贫困生,学校事后一般不做真实性考察的工作,一些后期对贫困生的监督工作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起到监督作用。这就很可能会导致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的帮助,有失公平。

1.2管理体制不完善,组织不严密

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是通过各班级评选,由辅导员向上递交的,这些最基层的资助工作往往是由辅导员完成的,并没有专业人员从事进行此项工作,而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量大,需要处理的事务繁多,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在资助工作的处理上精力不足,导致资助工作出现疏忽和纰漏,而且,高校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资助体系,对资助工作的管理不到位,资助工作专业性不强,达不到资助工作的精准化标准,造成资助工作落实不到位,难以精准帮扶贫困学生,导致学生的利益受到影响。

1.3对贫困学生的后期感恩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

很多高校评选完贫困学生之后,便认为资助工作已经完成,常常忽略对贫困学生的后期感恩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即使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恩惠,也不懂得感恩与回报,不认真学习,缺少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认知,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资源浪费。

二、对高校资助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就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对学生资助工作不够重视。

大部分高校仅仅将资助工作看作是一项普通的工作,认为只要按时完成即可,表现在高校一般不设立专门的机构,也没有专人从事学生资助工作,所以便会出现资助工作系统一盘散沙,缺乏有效地管理,导致出现对学生贫困认定资料审查不严密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学生资助工作的不重视是思想上出现的问题,而思想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因素,只有高校对资助工作高度重视,才能培养出对资助工作严谨的工作态度,才会有利于资助工作的高效进行。高校管理层应该对资助工作重视起来,带头营造一种对资助工作重视的氛围。

1.2缺乏政策指导与规范管理。

高校管理层对资助工作规范制度和对资助工作管理的松动,也是高校资助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制度规范,在资助工作的进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且,只有管理层科学的政策性指导,资助工作才能有明确的工作方向,所以,高校应加强对资助工作的政策性指导与规范管理,使资助工作能够在科学的制度下进行,从而达到精准帮扶贫困大学生的效果。

1.3专管资助工作人员的紧缺。

高校之所以会将资助工作划入到辅导员的工作范围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校难以找到从事相关资助工作的人员,由于资助工作的政策性以及刚性要求大,承担的责任也大,所以,一般不会有人愿意主动从事资助工作,这就造成了高校专管资助人员的紧缺,这是高校选择让辅导员兼管资助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资助工作专业性不强的原因。就此问题,高校应该加大对资助工作岗位人员的福利补贴,提高岗位的吸引力,另外,向社会招聘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不能只考虑这些岗位由本校教师兼任。

三、构建学生资助二级管理体系的途径

由于高校对于学生的资助工作普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二级管理体系很有必要性,只有健全体系,资助工作才能有规范性,才能更科学有效的进行,实现对高校贫困学生的精准帮扶,真正将国家政策落实到位,让贫困学生都得到帮助。以上述问题为导向,以下是构建学生资助管理体系的途径。

1.1高校建立完备的组织机构,做到专人专事

构建学生资助二级管理体系,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高校设立专门的机构,从事学生资助工作,并聘任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只有组织机构健全了,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学校为一级,各院系为二级,一级起到的是指导、管理二级的作用,二级服从一级的管理,二者相互监督,达到高效工作的效果。有了完备的组织机构,工作人员便会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相比之前没有专人工作,一些问题便会有效地避免,例如,由于工作人员不重视导致的贫困认定资料审核不严的问题。

1.2优化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方式

对于贫困学生的后期感恩教育这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普遍存在缺失,所以,优化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方式十分可行,对贫困学生,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感恩的主题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表达对国家资助的感谢,加强对被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使其永怀一个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回报国家及社会。也可以丰富教育的形式,例如举办各种征文、表演、演讲比赛,评选自强学生代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1.3加强对资助政策的宣传,提高对政策的专业性解读

对于国家出台的资助政策,由学校相关专业人士,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可以结合微信公众平台,将解读内容发布到校园公众号上,以便学生了解资助政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交资助申请,也可以通过阅读微信公众号上的有关文章,明确需要准备的材料,即使做好前期申请的材料准备工作,可以节省咨询相关工作人员的时间,有利于节省学生和学校资助机构工作人员的时间,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而且,加强对国家资助政策的专业性解读,有利于学校制定正确的评定办法,增强了评选的科学性。

1.4对评选出的贫困生加强监督管理,走好体系的最后一步

对于资助工作的后期,也应由相关工作人员对贫困学生进行监督,看是否有行为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对于严重不符合资助政策规定的学生,学校采取必要的措施,重新审核该生的资助认定材料,做到对贫困学生的精准帮扶,确保让每一位需要资助的学生享受到国家的资助。

四、总结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资助二级管理体系是保障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科学有效进行的基础,也是国家对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只有从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才能提出解决办法,只有在思想上重视对资助工作的重视,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体系,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贫困大学生,为国家人才的培养扫除经济障碍。

参考文献

[1]《关于构建广西高校学生资助二级管理体系的思考》学术期刊《科技视界》2014年5期.

[2]《高校学生资助二级管理模式所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学术期刊《价值工程》2014年23期.

作者简介:杨奕,女,本科,方向:学生资助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