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用兴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让学生用兴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王晓瑞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王晓瑞河津中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开展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探究更重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更关注实验的思维过程,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但现实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受传统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影响还比较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直以来化学实验教学的空间仅仅局限于教室和实验室,有些学校的教师以准备实验繁琐、化学药品毒性大和气味难闻为由,很少使用化学实验室。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不到很好的调动,实验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充分利用。这种状况与使化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新课程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空间和时间必须由相对“封闭”向相对“开放”转变。

一、充分利用各种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让它们共同为实验教学服务

1.充分利用化学教材,结合学校实际,要对教材中的实验资源进行重组、挖掘和开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充分利用实验室,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适当开放实验室,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实验教学仪器、试剂和设备,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开出率;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如化工厂、科技馆、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当前学校化学教育实施者对社会化学教学资源认识和关注不够,造成大量的社会化学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地模拟演示抽象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微观结构、复杂的化学过程等,这些都是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准确表达和展示,也正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利用各种网络化学实验教学站点中实验资料数据库、实验视频和虚拟实验室等资源,解决学校现有条件下无法进行化学实验的问题。

2.充分利用实施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阵地

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是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实验,从内容、数量到形式都有较大的改革,把过去很多固定模式、统一装置、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淡化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对化学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常规建设的同时,尽快更新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和实验药品、改变实验室的管理方式,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3.充分利用日常器具和生活物品做化学实验,重视和倡导家庭小试验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庭小试验是对校园化学实验的有效补充,也拓展了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时间和空间。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有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可能在学校空间和课堂时间里无法及时完成,就可以更改为家庭小实验。同时生活中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器材和物品,如易拉罐、饮料瓶、塑料制品、废旧金属、药物、食品等。由于实验材料易得、贴近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只要适当引导,肯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用含硫酸亚铁的补铁药物做亚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之间的转化条件的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对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时间和空间的拓展,即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走向自然和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学习和应用化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生看,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去验证。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配角。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

二、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教师当好引导者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果严格按照探究式教学的程序,每一个环节都是根据老师的意图、遵循教材制定的方案、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出老师想要的结论,那么,学生自主的空间非常狭小甚至没有,无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实验探究有名无实,是无效的。所以在“实验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咨询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问题,收集、分析、处理材料和信息,提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重视实验室中的小组合作

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的意识,协作的精神,还提供了师生、生生等多种交流合作的机会,能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理解、探究化学现象,建构对化学科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科学认知的发展,在班级学习者共同体中创建自己的科学观念。

3.实验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学生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很少亲自做实验,所以当他们走进实验室非常的兴奋,情绪很难稳定,显得实验课堂乱哄哄,而按照鲁科版的要求,一节课既要讲解知识点,学生又要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还得维持纪律,40分钟非常紧张。而且,个别学生没预习,实验目的不明确,操作不规范,还得不停的给他们纠正。这样,一节课下来,紧紧张张,老师疲惫不堪,还感觉学生收获不大。后来,利用辅导课让学生提前预习,提前设计实验方案,并且进行批阅,指出其中的不足,这样在课堂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并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当堂解决。

总而言之,探究性实验不仅是实验操作方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从鼓励参与、强调过程、突出开放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融入,主动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学习能力的一项有益的尝试,也是当前提倡的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可行的途径,值得重视。

作者简介:王晓瑞(1981.11.14——):女,汉族,籍贯山西省阳泉市,任教于山西省河津高中,从事高中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