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设计中加强混凝土结构安全性方法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建筑工程混凝土设计中加强混凝土结构安全性方法的分析

张佳宁

黑龙江省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摘要: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总体要求是安全、舒适和经济合理,这三者之间达到平衡才能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基本功能中最重要的是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本人根据多年施工经验,简要分析影响混凝土结构安全型的各种可能及措施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安全性;混凝土结构类型

一、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混凝土结构类型及优缺点

混凝土结构类型最常用的有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素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细骨料)、石子(粗骨料)、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一定比例的水拌制而成。钢筋混凝土是在素混凝土的基础上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是两种材料粘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其最大缺点是容易出现钢筋锈蚀,钢筋锈蚀是钢筋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钢筋锈蚀随着年限的增加而加剧时,会使混凝土结构出现锈胀裂缝。锈胀裂缝能够引起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接性能的退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要是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钢筋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预应力是利用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混凝土,在混凝土出现裂缝之前通过外力施加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力,再抵消受拉力区混凝土中的预压力,这样能够控制混凝土的延伸,控制出现裂缝,提高了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

在高层建筑、桥梁隧道建筑、海洋结构、飞机跑道等方面都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预应力不仅能够改善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结构构件的稳定性和耐疲劳性外,在一些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比如说对压力有要求的原子能发电站,对防腐有要求的采油平台等,都需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改善钢筋混凝土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轻质材料来改善自重大的缺点,比如陶粒混凝土、浮石混凝土、火山渣混凝土、膨胀矿渣混凝土中,可以制成跨度较大、质量较轻的壁板、屋面板等。现在国内的轻质混凝土强度等级是C20-C40,容重是12-18N/m3,所以自重轻。在地震多发地区利用这种轻质混凝土能够减小地震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对结构安全性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总体要求是安全、舒适和经济合理,这三者之间达到平衡才能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基本功能中最重要的是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重新定义了结构性能。结构的安全等级根据其重要程度和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划分。

三、加强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方法

1、提高现行技术标准安全系数

我国现行结构设计规范中结构安全可靠度仅仅是对结构构件而言。但是构件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荷载的取值。现在的规定不能在不同的设计规范中体现不同的荷载标准值。因而在设计安全系数时要审视安全系数的标准,从实际出发,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荷载等级和构件承载能力,才有能提高安全系数。

2、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耐久性

现代设计规范和施工常常局限在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的安全性问题,却对建筑整体结构和构件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劣化的作用认识不足。现有的结构耐久性定义局限于外部环境的长期作用,对结构累积损伤和结构性能变化的分析却比较少。建筑业在长期施工中形成的“重设计、轻维护”的思想无疑又加剧了混凝土结构的不安全性和不耐久性。所以,积极使用高耐久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控制水泥和粗骨料的使用等,对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有利。

3、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施工期安全性主要是因为施工方案失误、施工不当、结构性能不完善、材料劣质等。所以对于工程中的原材料及加工构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各项指标通过检验,并且通过监理单位的规范验收程序,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完整严密的全过程质量检验跟踪体系。

4、用科学的方法制定项目工期

项目工期常常受到人为环境因素的控制,尤其是在政绩工程中,常常由于建筑期限和规模忽视了项目工期。一个合理的项目工期是利用科学的手段、科学的方式、科学的组织力来为结构构件和安全性创造前提。

结束语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工程中根据设计原理、荷载分析方面做出来大量新的技术成果。加强结构的可靠度和安全性才是整个混凝土结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