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内镜消毒、保养维护的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消化科内镜消毒、保养维护的护理分析

王鑫

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科内镜消毒与保养维护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消化科内镜清洗消毒与保养维护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抽检内镜消毒合格率为99.8%。结论:内镜室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科学、合理的清洗、消毒、保养维护和使用,可有效保证消毒合格率,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窥镜无故障使用时间,充分发挥器械功能。

【关键词】内镜;清洗;消毒;保养维护;护理;

内镜是一种深入人体腔内的仪器,由于内镜使用频率高,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内镜管腔表面会形成生物被膜,影响消毒效果,在开展内镜诊疗时有引发疾病传播的危险,严重影响医疗安全及质量[1-2]。文献报道,内镜检查引起感染的感染率约为0.8%,通过内镜传播感染的可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严格执行2004年卫生部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3],进行规范、科学、合理的清洗消毒、保养维护,保证医疗安全。

1内镜消毒存在问题⑴内镜清洗不到位,活检、送气、导光、吸引等孔道未用毛刷刷洗,或虽经刷洗但不到位,如两端未见刷头、刷头未及时清洗干净等;⑵用海绵块未用一次性纱布,存在着交叉感染的危险;⑶酶洗不规范,酶洗液浓度不到位,酶液配制时随意性太大,无量杯、酶洗槽无刻度表,无法掌握酶洗液浓度。酶洗液水温不准确。无水温计,无法掌握酶洗液的温度。酶洗液浸泡时间不达标。无定时器或不用定时器,无法掌握浸泡时间。酶洗液灌注不合格。胃镜管道内腔内没有灌满酶洗液,无法彻底溶解内腔内附着的生物污染物;⑷水洗不规范,未采用全管道灌洗器将内腔内酶液抽吸干净,未冲洗吸干内腔内的酶液和水分,而稀释消毒液浓度、影响消毒效果;⑸消毒灭菌不规范,胃镜内腔内未灌满消毒液、镜身未全部浸泡在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内,达不到消毒目的。消毒时间不够;⑹内镜清洗设备的配置不齐全。

2内镜消毒护理

2.1清洗使用过的内镜表面附有血液、黏液、组织液等,彻底清洗可使污染微生物下降,去除有机物,对保证消毒灭菌效果至关重要[4]。内镜如清洗不及时,容易造成病人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残留在内镜表面及管腔内,促使黄斑形成,管腔堵塞,缩短了内镜使用寿命,影响医生操作和诊疗质量,而且增加了内镜的维修成本[5]。彻底清洗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当内镜从患者身体中取出后,首先应由操作人员立即对内镜内外表面进行清洗,内镜清洗应细致、认真,流水冲洗,并要卸下活检管阀及头端部套圈清洗,对钳子孔、送气、送水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有效的清洁能够去除内镜表面的生物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镜被有机物污染,提高和保证消毒效果[6]。

2.2多酶液浸泡多酶液是一种含有蛋白水解酶的清洗液,可避免清洗不彻底使内镜不能有效的与消毒液接触,使用多酶液清洗后再消毒,内镜清洁度好,且无菌要求合格率高,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7],也可防止细菌蛋白凝固造成内镜送气/送水管道阻塞,增强消毒灭菌效果。槽内盛1∶200的多酶液1500~2000ml,将内镜置入其中,用多酶液反复擦洗镜身各部,换上清洗专用按钮和全管道灌流器,使各管腔充满多酶液,保留3min后,负压吸尽槽内多酶液。使用多酶液清洗内镜及各种附件,具有较好的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虽然成本高,但延长了贵重器械的使用时间反而大大的减少了总成本支出[8]。有效浓度和浸泡时间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

2.3消毒用流动水清洗外表面,用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并注气排出管道内水分;将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一起浸入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中。用全管道灌流器将管道灌满消毒液后浸泡15min。同时用50ml注射器反复抽吸戊二醛2~3次确保各管腔充满消毒液。用注射器向各管腔内注气排出消毒液后,将内镜置于流动水冲洗外表面,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用纱布擦干外表面,吸干孔道,接上阀门与按钮备用(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需延长时间至30min)。用75%酒精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悬挂储存于专用镜柜中。由于操作中水分的带入,消毒液的挥发及取镜时带出,常可引起消毒液浓度下降。每天使用前做好消毒液浓度监测,以确保有效浓度。内镜消毒中定时器的使用可确保消毒液的浸泡时间,浸泡时间不应因患者多而缩短。

3内镜保养维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消化内镜的结构特点、各旋钮、按钮、附件的位置和性能以及辅助器械的性能,保养维护要点:⑴内镜及其附属器械装拆的零配件应轻拿轻放,正确装配。镜体离开受检者后在移动过程中应应一手握住操作部,一手握住两根软管部,尽量不使其弯折重叠,切勿使软管部呈锐角弯曲,勿使镜身尤其是镜先端部与台车、桌面边缘、坚硬的物体和器械碰撞摩擦,引起CCD故障,外套塑料皮破损,失去密封而漏水;⑵内镜检查、治疗、清洗操作中,活检道是各附件必经之道,附件使用前助手要仔细肉眼观察表面并用手抚摸,避免将外表是有毛刺、弯折、开关不灵的附件插入活检道。诊疗中插入或退出附件时如有阻力,应放松角钮,伸直弯曲部位后,再试缓慢插如或退出,勿强行操作。行治疗时电凝及激光治疗必须探头伸出活检道,注射针必须在套管内,以免造成活检管道内膜橡皮损坏,镜体失去密封漏水;⑶镜体插入部容纳各种管道和部件,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吐出牙垫,可咬伤镜体插入部,造成严重后果,应在检查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检查中护士密切观察,绝对避免患者咬伤内镜镜身事件发生;⑷测漏的重要性:电子内镜在诊疗过程中都要与液体接触,如果镜体漏水,液体会进入镜体内部造成电子元件失灵、导光束发霉、CCD损坏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所以必须要每日使用前及使用后对其按操作规范进行测漏实验,发现问题要即刻进行测漏实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蔡文智,智发朝.消化内镜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20.

[2]吴良娟,冯乐.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事业管理,2009,1(20):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4.

[4]管琪琪.消化内镜诊治消毒有效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7,17(3):290-291.

[5]李阳,刘枫,田文华.机洗消毒条件下邻苯二甲和戊二醛耐用性比较及其经济学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2):77.

[6]王红玲,黄梅芳,黄星,等.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5):283-285.

[7]李悦虹,蔡先彬,陈惜遂.联合应用多酶清洗液及酸化水清洗消毒胃镜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6(7):35-37.

[8]夏雪梅,金海燕,张锦萍,等。多酶液在内镜活检钳保养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