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园的应用

唐堃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市401120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园林景观设计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无论在花园、城市广场还是校园、社区等,都可以看到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子。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当地的地域特征,采用原生态设计成为了设计师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城市公园;应用

引言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系列讲话,是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园应用的指导思想。城市公园是人类聚集生存的产物,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随着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人口过度集中生存和生活,城市空间越来越恶化,对城市公园的“天热氧吧”功能性及回归本源的心理诉求日益凸显,在城市公园建设中融入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生态公园建设需要对建设区域原生态环境进行摸底、分析与研究,尊重其在原有的自然条件下稳定生存延续的生态环境群落。生态环境群落是流动的生命体系,存在复杂多变的特性,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共生,必然存在某种共性。这就要求设计者报以尊重的态度,去挖掘每个不同区域的原生态灵魂,充分利用原生态环境蕴含的生态性、自然性、丰富性,以景观设计作为纽带,建立起一个依势而造、景观宜人的生态景观体系,从而建成一个合理性、整体性、生态性及艺术性兼具的城市公园。

1原生态环境利用的原则

1.1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遵循以人为主的设计理念。根据人的精神活动、思想行为等设计出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园林景观,而不是为了彰显个性、抒发个人情感与风格,将园林设计的缺乏普遍美感与人文关怀。

1.2科学性原则

园林景观中涉及面最大的是各种自然植被,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利用现有植物进行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植被所需的生长环境。根据植被自身的生态要求进行合理布置,包括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土壤等。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自然植被分布的科学性,也提高了园林设计的原生态利用水准。

1.3艺术性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符合美学要求至关重要。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实践中,设计者不仅要满足自然植被的生长需求,更要将植被的分布处理的符合美的要求。对不同种类的植被要根据其自身的观赏特性进行不同的布置,针对不同植被不同时期的萌芽、开花、结果等不同观赏美感,进行统一考量,综合运用,布置出和谐而优美的自然园林景观。

1.4经济性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说到底是一种经济行为,就势必要符合经济性原则。在园林景观的设计环节中,要提高经济实用度,在同等条件下,设计者应尽可能选择寿命长、耐粗放管理的植被。此外,设计者在考虑植被分布时,要尽量注意到当地的气候、土壤、社会等条件,挑选出最佳的园林景观植被类型。同时还要注意植被之间的搭配选择,避免大面积单一作物的种植,提高园林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园的应用

2.1山体公园的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

山体公园建设在中国有悠长的历史,三山五岳———每座山就是个大的山体公园,这些名山的建设、造景是遵循原生态环境的典范。中国名山都是源于宗教信仰,道法与自然———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信仰圣地。1)随着人们对山体自然景观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步开发主城区周边的山体供人们登山健体、融入自然。这些山体公园的建设都遵循“生态、自然、野趣、节约”的理念,充分挖掘山体自身的自然地貌,梳理植物群落,通过景观设计,营造更为丰富的生态环境;依照原有山体山势脉络,最大限度的就地取材,减少非自然材料的运用,在步行道的设置上,尽量选择周边植被良好,对山体破坏小的山谷位置,通过搭设栈道、修缮原有山路的方式延长游览线路。厦门市就本着“因地制宜,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和谐安全”的规划原则,依据公园总体规划,深入山地,贴近自然,建设出功能满足、风格融合、舒适得当又富有地域文化的山地公园步游道,近年来对磨鑫山、曾山、石头皮山等城市内小山体进行生态景观提升,深受广大市民欢迎。2)对原有的山体公园早期建设中存在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景观,或者遭受自然灾害的山体景观,进行有效的修复,利用先进的生态保护技术,即恢复了生态环境,又大大美化景观。2016年,厦门遭受超强台风“莫兰蒂”的肆虐,狐尾山、仙岳山等山体出现严重滑坡,原有山林树木毁于一旦,2017年厦门园林系统展开了修复山体恢复景观的绿化提升工作。狐尾山这次的改造提升提出了“绿墙”生态景观概念。“绿墙”首先借鉴了高速公路旁加固山坡的技术完成了护坡任务。而后,技术人员采用CS混合纤维法喷灌技术,将改良土和灌木种子混合,再用机器喷射在山坡上,实现“绿墙”概念。改良土含有泥灰土、木粉和椰丝纤维等物质,不仅自身拥有稳定结构,还能“粘”在下方的种植土上,不易脱落。此外,种子也经过精心挑选,除有豆科类灌木,能使土壤更肥沃,还有台湾相思、盐肤木等一些本地植物,具备较强适应性。坡脚的绿地景观也进一步提升,种植了木棉、火焰木等开花乔木,花期交替,保持四季有花,待到“绿墙”开满鲜花时,这里将成为厦门一张生态环保的新名片。

2.2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

城市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满足人们户外游憩活动的公共性绿地公园。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及绿化提升融入了更多的原生态景观设计元素,往往成为了城市公园的点睛之笔。早期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更为强调空间与功能的理性设计,以“人”为设计中心,导致了很多城市的公园为了满足人们功能性需要而牺牲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习近平同志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长篇通讯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筼筜湖”治理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上世纪70年代人为修堤围湖,导致筼筜湖变成基本封闭的内湖,城市污水大量排入,湖水变黑发臭,鱼虾白鹭绝迹。为了整治环境污染,习近平早在1988年就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而后的厦门白鹭洲公园规划、设计、建设就紧紧围绕这个方针。筼筜湖经过了近20年的整治,终于恢复了生态平衡,清理的淤泥经过人为降低泥的盐分“废物再利用”堆成一个湖心岛,而后种一些耐盐植物如红树林等,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型森林岛屿,吸引了成群的白鹭在此筑巢为家,白鹭洲公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白鹭”公园,通过有效的原生态景设计,白鹭洲公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成为厦门毋庸置疑的标志性生态公园。

结语

城市公园及其他城市景观的景观设计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发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人不再是世界的唯一主角,只有尊重地球的原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原生态环境,科学的保护、利用,并通过景观设计进行引导和融入,使得原生态景观与城市景观共生共存,人与自然关系才能和谐、久远而又充满美好。

参考文献:

[1]庞杏丽.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9-50.

[2]沃曼.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及方法[J].现代园艺,2018(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