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探析李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7
/ 2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探析李渊

李渊

李渊

海南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100

摘要:住宅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应该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根本,考虑环境因素和需求因素两大重点。只有具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住宅户型才能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此外,一个好的住宅建筑,不仅需要好的人居环境还需要很多,如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健康舒适的运动场所,便捷的交通全面且方便的生活配套设施等等。

关键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理念是在满足人们的住宅需求的基础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程度的设计理念。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设计规划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还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包括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功能等。其应用可行的技术和建筑材料,构成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体系。

1生态人居环境的由来

英国学者霍华德在1698年针对工业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就提出了“公园城市”理论。在1977年成立了联合国人居委员会,人居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对全球人居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人居环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只是住宅建筑,更是含扩了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

2住宅建筑人居环境设计理念

2.1坚持“以人为本”

我国在古代时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在建筑方面的体现主要是实用性。实用性不仅仅是降低资源消耗,还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彰显设计中的文化造诣与意境,更深层次的体现文化的传承与建筑艺术的创造,并以此表现出建筑用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爱护。在景观设计时更适合以“以人为本”理念来提供建筑设计思路。

2.2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遵循宜居性原则

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也是生活在一中紧张的氛围中,所以人们需要一个舒适的可以放松人们心理状态的家居环境。而住宅建筑势顺应趋势,必须要考虑宜居性这一原则。通过改善住宅环境,改良空间布局,同时考虑家具摆放和生活的便捷性,提供优美的景色。增强居民的绿色感受,可以适当的提供植物绿化,可以帮助居民缓解身心疲惫,放松心态。同时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定时修剪绿色植物,帮助居民改善绿色环境。

2.3满足节能要求

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也是越来越多,我国迫切的需要节能减排降低能源物质消耗,因此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在建筑领域中,为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理论,以此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物质消耗,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基准,从基础抓起,从小事做起,减少每一步骤的能耗物耗,减少建造过程中废弃建筑材料的丢弃,建筑废弃的排放,进而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2.4“绿色景观”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于人居环境的需求因为越来越高,而人居环境的艺术性生态化也成了人们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性要求。就这样,是否“绿色”成为了人们对人居环境衡量的一个标准,“绿色”即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绿色安全的食物,环保节约的生活理念,而这些“绿色”又被人们认为是绿色景观。绿色景观的创建是必然的,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催促着绿色景观的诞生。

3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设计原则和具体规划

3.1住宅内部居住环境设计

内部居住环境主要通过对住宅基本功能、空间的合理布置以及对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方位合理的布置,考虑到日照、采光、遮阳、通风、隔音等,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在造型设计过程中要体现人性化设计,考虑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多样需求。比如在阳台的设计中,阳台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要便于人们与自然的接触,在居住生活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节能环保成为人们的共识,围护结构的保温措施在规划设计中受到高度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室内温度和能耗。除此之外,规划设计要兼顾多方因素,注重空间功能划分,注意动静分开、私密有别,根据人口的不同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多样性需求等,给居民提供多样性的住宅套型。考虑到不同收入人群、不同类型生活模式的家庭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使用面积和住宅设计,实现住宅的通用性。空间规划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的质量,合理使用空间是保证居民正常需求的关键。内部空间设计要根据各种不同的使用功能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分配好不同功能的房间面积,以达到最合理经济、最舒适的尺度。在涉及到房屋尺寸时,要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合理分配空间,使得室内空间具有合理的分配比例。

3.2室外环境规划设计

室外环境主要为居民提供合理的服务,创造人们生活、交往、休闲的室外空间。室外环境设计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人文因素,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气息。其植被要适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生长,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防卫系统、便民服务设施以及物业管理系统等,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基于环保理念,完善的户外环境设计要为居民创造适当的活动场所,注重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措施,为居民创造健康的生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要将当地的水源环境与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住宅建筑的总平面布局要做到景观丰富,中心感强,视野开阔。小区组团布局要做到相对独立,但保留邻里交往空间。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可以结合原有的水文环境,使其分散到小区内,将住宅完全融入到原有的水文环境中。小区道路要注意人车分流,将车流控制在居住环境外,并在道路外侧设置停车位,便于居民停车出行。小区内部设置完整独立的步行道路系统,便于居民休闲娱乐及出行,并减少噪音对小区环境的影响。在环境景观的设计中,要将流水、绿化植被等景观赋予浓厚的文化气息,可以设置集中绿化带,设置居民休息、交流的空间,使用树木、树枝以及鲜花等形成层次丰富的居住环境。

3.3住宅的立面造型设计

住宅的立面造型设计要符合内部空间要求,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具有当地特色,要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保留建筑特征的同时打破呆板的建筑立面风格,还要避免多种风格的混搭以及盲目的拼凑设计。住宅立面设计要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结合现代设计和艺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深入调查分析,结合住宅使用需求,创造出具有长久生命力和文化内涵的建筑风格。人居环境的设计原则要以人为本,保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型住宅建筑的主要特点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具体表现: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确定门窗面积、房间朝向,保证节能环保,最好争取南北朝向,避免东西朝向;主要房间集中布置,上下同对相邻布置,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房屋高度可以适当降低;减少建筑外表面积,减少在房屋转角两侧布置需要长时间进行空气调节的房间;尽量利用节能技术和材料设计浅色外墙,并在外墙设置攀爬植物生长的条件,利用垂直绿化达到遮阳的目的。

4结论

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对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住宅建筑的设计规划中应用人居环境理念,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还能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在住宅设计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通过合理的室内外规划,达到降低能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葛长川.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探析[J].居舍,2018(21):95.

[2]邹紫男.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契合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2):99-100.

[3]祝琦.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22):74-75.

[4]任学斌.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探析[J].智能城市,2018,4(04):20-21.